吹笛子、弹钢琴、拉小提琴、打非洲鼓、骑马、练武术、玩轮滑……运河区实验小学5年级7班学生孔靖媛爱好广泛,但她最钟爱的是吹笛子。
孔靖媛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吹笛子了。如今,她已带着自己心爱的笛子登上了校内外各种才艺表演舞台,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长。
爱上吹笛子
孔靖媛吹笛子是跟妈妈学的,她妈妈是一位音乐老师。
孔靖媛的妈妈说,女儿4岁的时候就爱唱爱跳,经常在幼儿园里表演节目。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孔靖媛开始学习吹笛子。
吹笛子看似简单,但要吹好可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孔靖媛的妈妈说:“第一次接触笛子的人里面,10个得有8个是吹不响的。”
第一次练习吹笛子时,孔靖媛也吹不响,急得直跺脚。等好不容易吹响了,她又要和手指头较劲,因为那时候她的小手很小,勉强能按住笛子上的6个孔,再加上她数字还没认全呢,又要学习哆唻咪发嗖这些音符,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在妈妈的悉心教导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孔靖媛的小手就由“不分溜儿”变得特别灵活,她也能吹奏出流畅优美的曲子了。
这时,恰好赶上幼儿园举办庆“六一”联欢会,孔靖媛落落大方地登台表演了一曲笛子独奏《小星星》,获得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阵阵掌声。
初次登台吹奏笛子就大获成功,孔靖媛学吹笛子的劲头更足了,每天都要练习两个小时呢。
刻苦练习
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孔靖媛又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吹奏花舌。
花舌是一种笛子演奏技巧,是用气流冲击翘起的舌头,使之滚动产生的碎音效果。民间一般称之为“打嘟噜”,要先训练舌头“打嘟噜”,达到速度、力度均衡、持久。
为了练好花舌,孔靖媛就像着了魔似的。课间10分钟、放学回家的路上……一有时间,她就练习,甚至玩轮滑的时候,她仍在练习“打嘟噜”。一开始,孔靖媛的妈妈还以为她在自言自语呢,后来才知道是在练花舌。
孔靖媛的妈妈说,花舌技巧很难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练好,而孔靖媛也是经过大约100天的不懈努力才练成的。
通过刻苦练习,孔靖媛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校内外各种比赛和演出中获奖。
2018年,在全国民族器乐艺术节上,她摘得竹笛演奏组金奖;2019年,在迎祖国70华诞“器乐成果”全国交流赛中,她和小伙伴合奏的《扬鞭催马运粮忙》荣获金奖;去年7月,在第四届“央音”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中,她又获得了器乐类竹笛项目小学C组金奖……
越来越自信
孔靖媛说,原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她,在一次次登台表演中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起初,每次上台之前,她都会做很久的心理斗争,总是自己安慰自己:我一定能成功,我不会出错的……后来,她把每次登台都当作是一次锻炼、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当然也更加珍惜每一次的舞台展示。
2019年冬天,孔靖媛和几名同学代表学校去养老院慰问演出。活动当天,孔靖媛有一点儿发烧,但她仍坚持参加演出。
到了养老院,带队老师看到她有点儿发抖,关切地摸了摸她的头,发现她发烧了,就说:“你不能演了。”但是,孔靖媛却坚强地告诉老师:“我没事儿,台上只有那几分钟,我坚持坚持没问题。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为了达到演出的效果,孔靖媛还坚持换上了薄薄的演出服。最后,她的演奏获得了养老院爷爷奶奶们的热烈掌声。她的表现,也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虽说笛子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但是通过几年的学习,孔靖媛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她会试着用笛子演奏一些流行音乐,比如《忘川彼岸》《凉凉》《知否知否》……
她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一些乐曲,比如加入几个历音和循环换气,或者是变换一下吹奏技巧,让乐曲的旋律变得更加丰富。连她妈妈也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创新吧,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孔靖媛长大后想当一名演奏家,或是一名音乐老师。但是现在,她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明年,在她小学毕业之前,开一场小型的笛子独奏音乐会,也算是给她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实现这个小小的心愿,她现在每天都坚持练习吹笛子。她说,她想让清脆的笛声陪伴她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