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揭晓,该榜是在每月“科学”流言榜基础上,经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领域的专业评委评选产生的。在揭晓年度流言的同时,2020年度的“科学”流言求真榜重点提炼总结“科学”流言背后的规律,梳理出错误联想、量变质变、成见效应、断章取义、借“技”卖货、夸大其词等六大谣言套路,引导公众理性质疑,独立思考,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学会、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
错误联想类
吸烟能预防
新冠病毒感染?
流言:烟草颗粒是纳米级的,可均匀覆盖在肺细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将病毒阻挡在人体之外。因此,吸烟可减少新冠病毒感染。
真相: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首先,烟草燃烧产生的成分有两种:一部分是气体,比如一氧化碳,占到了九成以上;另一部分是固体颗粒,如尼古丁和焦油颗粒。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这些颗粒的大小在1微米到2.5微米之间,并非纳米级。不同病毒的大小差异很大,但都属于纳米级。指望烟草颗粒阻挡病毒,就相当于用纱布去过滤水,并不现实。
其次,烟草不但不能帮助呼吸道抵御外敌,反而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研究显示,烟草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致癌物有几十种。它们会干扰肺脏的正常运转、破坏肺脏的防御体系,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流言规律:面对新生事物时,人们如果不顾常识进行错误或者过度联想,就可能中了流言的圈套。“吸烟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条流言声称:烟草颗粒是纳米级的,可均匀覆盖在肺细胞表面,形成一道“屏障”隔绝病毒,这就是一种过度联想。
量变质变类
吃芹菜可以降血压?
流言: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能舒张血管,所以吃芹菜可以降血压。
真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者曾进行过定量研究:降低老鼠的血压大概需要0.026克/千克芹菜素。就是说,体重1公斤的老鼠一次吃0.026克芹菜素才能降低血压。不同品种的芹菜以及芹菜的不同部位中,芹菜素的含量不同,大致在0.003%-0.088%之间,而且叶子中含量更多,我们爱吃的芹菜茎中含量较低。
根据专家测算显示,要想通过吃芹菜达到降血压的效果,首先得学会挑选芹菜素含量最高的品种,其次要把芹菜茎丢掉,多吃芹菜叶,最后,还要一次吃上1.7公斤以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流言规律:“吃芹菜可以降血压”在长辈们口中似乎是“生活常识”,然而事实是靠吃芹菜降压并不实际。在过去的一年中,脱离剂量谈影响的不科学说法还包括“医院安检仪辐射非常大,会影响胎儿健康”“喝牛奶会引发纤维腺瘤”等。
成见效应类
发现结节要立即切除否则会癌变?
流言:发现结节后一定要立即切除,不能等,否则日后肯定会癌变。
真相:结节,通俗来讲是指体积相对较小的无感觉或有疼痛感的肿块。
对于结节不必过度紧张,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处理,而且有的结节终生都是良性的,比如瘢痕性结节(一种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结节,伴随一生也不会有变化)。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千万不可“无差别切除”结节,因为切除结节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切除结节后,对患处的局部组织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乳腺结节,切除后可能会造成乳腺导管的破坏;切除肺结节,可能要切除部分肺叶,从而影响肺部功能。
流言规律:过分依赖思维定式和刻板印象,会使人失去理性、客观的判断。与这条流言类似的“体脂率越低越好”“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也是迎合了人们的成见效应,把问题和解决方案简单化了。
断章取义类
量子计算机已可取代
经典计算机?
流言:我国研制出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霸权”,已经可以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
真相:2020年12月4日,我国科学家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据现有理论,该量子计算系统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即“九章”1分钟完成的任务,超级计算机需要1亿年。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研究突破并不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已可完全取代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只有在处理能设计出高效量子算法的特定问题时,才能超过经典计算机。对于没有量子算法的问题,例如最简单的加减乘除,量子计算机就没有任何优势。
流言规律:这些流言选取了完整科学结论中的一部分进行单独加工传播,但可能与原意大相径庭。与之相似的流言,例如“量子计算机能让时间倒流”“外星人发来了太空无线电波”等,也是对完整科学结论中的一部分进行单独加工传播,有的不够严谨,有的则完全是错误的解读。
借“技”卖货类
“手机信号增强贴”
能增强信号?
流言:将“手机信号增强贴”贴在手机背部的“有效位置”,信号就能从1格变成3格,玩游戏、刷视频不再延迟,地下车库、高层办公楼等“全场景”均能使用,其原理是贴纸可以增加手机的波长。
真相:商家宣称的“目前最先进款型信号增强贴”,是“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的说法,从原理上是讲不通的。
首先,波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被“拉长”;其次,放大任何东西都需要能源,而贴纸属于“无源天线”,无法为“有效放大信号”提供能源。而且,由于手机型号及运营商的不同,各手机信号频率也不尽相同,要实现共振就必须与相应手机信号的频率相同。因此,一张贴纸即便能产生某种共振,也不可能符合所有手机频率,不可能实现商家宣称的“全场景”使用。
流言规律:某些流言借科技之名,行营销之事。这类产品利用了人们对于新科技的向往,通过编造伪科学来获取商业利益,但它们经不起深入的、严谨的科学分析。类似的流言还有“用脱糖电饭锅蒸饭可降低米饭中70%糖分”“‘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可阅读10万字”等。
夸大其词类
输液可以
预防脑中风?
流言:换季时节,输液可以扩张血管,有效预防脑中风。
真相: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定期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输液用的一般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或者西药中的扩张血管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脑灌注,只会起到短暂的治疗作用。
此外,“输液扩张血管”并不像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是脑中风急性期的抢救方式,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溶栓距离发病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5小时,另外有出血史及手术外伤病史的患者是不能溶栓的。
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引发脑中风和再次脑中风的原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肥胖、药物、饮食等因素,凡是不结合上述致病因素而进行的干预行为,都是难以起到预防作用的,单纯用输液预防脑中风显然是不科学的。
流言规律:有些流言不顾限定条件将科学结论夸大,以偏概全,极具迷惑性。“输液可以预防脑中风”等流言,许多老年人信以为真。输液只能暂时性扩张血管,这些药物作用于血管,等于提前透支了血管的扩张能力,可能导致真正的抢救治疗良机被错失。与之类似的“老年人献血可以降血脂”“正常人多吸氧可保健”等流言,其论述中有正确的地方,但它们往往夸大其他细节,这恰恰是流言的狡猾之处。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