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0日
第03版:03

经营炸串生意的孙海波——

在“冰箱”里站到零点

本报记者 张倩 摄影报道

孙海波制作炸串。

昨日16时,26岁的孙海波穿上家里最厚的一件羽绒服,戴上厚厚的手套出门了。走出单元门,一股寒气袭来,很快耳朵就冻得通红。

16时40分,孙海波带着食材、器具来到运河区亚龙湾小区附近,这里是他每天卖炸串的地方。

17时开始营业,24时结束,他在这里一待就是7个小时。

站在户外

就像站到冰箱里

到了摆摊的地方,孙海波开始热油、整理炸串。戴着厚手套干活不方便,孙海波摘了下来,换上一副薄手套。一瞬间,他的双手就感受到了寒风的威力。整理完冰凉的炸串,他赶紧搓了搓手。

盘子里的炸串种类很多,有鸡排、里脊、鱿鱼等。这个季节的室外就像一个大冰箱,这些肉串被冻得很结实。“天气太冷了,我没有准备菜串,容易冻坏了。”孙海波憨憨地一笑。

有顾客上门了。“吃点什么”“炸鸡柳、炸鱿鱼”“好嘞”……孙海波热情地招呼着。他搓搓手,拿出一串鱿鱼放进油锅里。

带着冰碴的鱿鱼一进入滚烫的油锅里,热气立马蹿了起来。孙海波感受到了“第一波”温暖。

打开两个炉子取暖

这位顾客走了,闲下来的孙海波感觉有点儿冷,他喝了些热水,起身溜达着、搓着手。

18时,来买炸串的人多了起来。拿串、下锅、剪开、装袋……孙海波在腾腾热气中忙碌着。这个时候,是孙海波感觉最温暖的时候。

“如果没有这些热气,这一晚上还真扛不住。”孙海波说,“每天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来买炸串的人比较多。”

已是21时,温度越来越低了。孙海波感觉寒意一阵阵袭来,他打开了身后烤红薯的炉子。“这几天气温太低了,我把两个炉子都打开了。”孙海波说,平时烤红薯卖的不多,他舍不得打开这个炉子。冷的时候,就跺跺脚、搓搓手。

但是这几天实在太冷了,他狠了狠心,开了两个炉子。“这样暖和多了,就是费用高了,有点心疼。”

坚持到深夜

全身已冻透

到了23时,孙海波已经在户外待了6个小时了。他感觉自己要冻透了,但还在坚持着。

做买卖就得这样,有顾客和没顾客都得照常营业,如果遇到点问题就不出摊或早收摊,慢慢就没了顾客。孙海波深知这一点。

陆陆续续的,还有人过来买炸串,孙海波热情地招呼着。热气袭来,他感觉自己又缓过来了。

24时,孙海波准备收摊了。他把剩余的肉串收拾到袋子里。收拾完肉串,灭了炉子,孙海波感觉寒意更重了。

孙海波收拾好东西,开着电动车再次来到仓库,把肉串分门别类归置好。此时,四周都静悄悄的,只有他收拾东西的声音。

凌晨1时,收拾完了,孙海波感觉自己已经冻透了。他匆匆赶回家,家里有温暖的被窝和熟睡中的妻儿。

孙海波的妻子白天上班,他在家看孩子。下午妻子下班后,孙海波才出来卖炸串。因为白天不能出来,孙海波就把晚上经营的时间延长一些。这样一来,收入也多了一些。

他憨憨地笑着:“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嘛,我这不算什么,比我辛苦的人多了。”

2021-01-20 本报记者 张倩 摄影报道 经营炸串生意的孙海波——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510.html 1 在“冰箱”里站到零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