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9日
第18版:18

青县盘古文化:千秋传承古今情

《盘古文化散记》主编孙鹤林

盘古像

盘古寺

原盘古寺门前石碑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本报通讯员 边贵成 摄影报道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是中国传统神话中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的故事家喻户晓。

在青县,盘古墓、盘古里、盘古井、盘古沟、盘古潭等遗迹群,分布在盘古镇大、小盘古村中。盘古庙及庙会活动,在青县也延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因此,盘古文化和盘古精神在这里得到研究和传承。

2006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县盘古文化成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探寻盘古择居地

青县城南约6公里处,是黄河故道黑龙港河。河岸有两个村庄分别叫大盘古村和小盘古村。大盘古村西有两座大庙——盘古庙旧址和盘古寺。

大、小盘古村因相传盘古在此定居而得名,村里保有着数量众多、分布密集、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盘古文化遗存。

年过古稀的退休干部孙鹤林,是青县盘古文化研究会理事。因生长在大盘古村,自幼听长辈讲述盘古神话,多年来,他一直搜集整理盘古文化的相关资料。

“我从小就是听着盘古神话故事长大的。盘古择居这里,留下的故事流传很广,特别是我们村就叫大盘古村。多少年以来,盘古神话就好像种在人们心里的一棵大树,生命力格外旺盛,村里的老人们几乎都能讲几个。我的爷爷孙连杰和父亲孙忠臣,是村子里最能讲盘古神话的人。”孙鹤林说。

在孙鹤林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了盘古墓、盘古沟、盘古井等遗址。

“相传盘古墓是4300多年前大禹治水时发掘的。大禹在治理青县以南的徒骇河时,水泻完后出现一条沟,还有一个大土丘。大禹便令人刨土查看,发现一块巨石。石上显出一个巨人,双手托天,两足踏地。大禹说,这是开天辟地的盘古之墓。”孙鹤林的讲述十分动听,引人入胜。

孙鹤林说,舜帝闻报,即令修筑盘古墓,并在沟北立庙,又修了享堂祭殿。大禹开始为盘古设祭,并燃烧了第一炷香火。大禹在这里留下200户人家。其中100户守墓,100户看殿。人们把看殿的这100户人家叫大盘古村,那100户守墓的人家叫小盘古村。

“相传,我们这两个村名,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至今已5000年了。”孙鹤林说。

盘古最早记载出现在三国时代吴国道士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中。徐整把盘古位列三皇之上、少典之先。“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在《青县志》《河间府志》《天津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文献中,均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

盘古情结在青县

有人会问,盘古为什么选择青县定居呢?

古语说,“先立盘古后立天,盘古受祭在会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开始漫游天下。这一天,他游到会川县就是青县,看见天悬日月星辰、地缀水陆山川,又见这里草肥水美,木秀花香,于是便在会川定居。盘古带领家族垫台筑巢,造房建屋。

在青县人的内心,都蕴藏着一个浓重的盘古情结。这源于大禹始建、后历经兴废的盘古大庙。

据《元史》中记载:“元世祖十五年四月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忽必烈下诏扩建盘古祠,冠以‘王’字,称为盘古王祠。盘古王祠敕建至今730多年,期间经过14次复建和扩建,其中在明代扩建时达到顶峰,为中国建筑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孙鹤林说。

公元206年,曹操为铲除袁绍余部,开凿了著名的、北方最早的人工运河——平虏渠(大运河中的一段)。此渠起源于青县,流经盘古殿前。

盘古庙在明清两代香火鼎盛。明代盘古王祠改庙。1937年9月14日,日军侵占盘古庙,建筑群体被毁。

1992年,为光大传统文化,青县乡贤以挖掘文化遗产为己任,多方募资,复建了盘古庙。刻有“先人至尊”的石碑,见证着人们的义举。

2010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康熙二十七年原址”启动了盘古庙复建工程。

在盘古庙的大殿内,有身披树叶、手托日月、高一丈零八寸的铁铸涂金盘古像。盘古像慈祥而庄严,既有开拓者的神威,又有悲天悯人的祥气,令人油然而生亲近而崇敬之感。“亘古一人”的匾额遒劲有力。

殿内的一幅幅壁画,生动展示了盘古从孕育苏醒,到开天辟地、化育万物的过程。观者感受到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雄姿,仿佛听到那吞寰宇震山河的呼啸呐喊。

传说,盘古九月初九生日、三月初三归天。青县盘古庙设一年两度庙会。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庙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经济活动。

盘古文化永传承

在青县,盘古——这个神话始祖似乎不再那么虚无飘渺,而是那样的可敬可亲。盘古的大仁大义、无私睿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青县人民。

1986年,在时任大盘古村村委会主任的任桂良牵头下,大、小盘古村和官庄村联合成立了民间盘古文化研究会。耿建华、吴钟庭、韩雪、孙鹤林、王庆安等10余位文化学者和热心公益的人士,成为研究会成员。他们深入研究盘古文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青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开发盘古文化资源。2017年,由县政协牵头,成立了青县盘古文化研究会。孙鹤林作为主编,出版了180万字的《盘古文化散记》。

县政府斥资修建了盘古湿地风景区,着力打造盘古这一历史文化名牌,使之能够成为青县的旅游亮点。

“您在玄黄里化育,混沌是您的母体;您从洪荒中生成,幽寂是您的伴侣;挥巨斧,化乾坤,定五洲,分两仪,大象无形,大情无极,大实若虚,大智若愚;这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宇……”

王庆安创作的《盘古之歌》,吸引了青县籍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施万春的注意。他带领学生谱曲,制作了大型交响乐《盘古之歌》。

那气势磅礴,意境深邃的交响乐,慷慨淋漓,铮铮入耳,令人荡气回肠。乐曲中,既有对盘古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展现了青县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021-01-19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434.html 1 青县盘古文化:千秋传承古今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