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9日
第15版:15

吴刚:把自己藏在角色背后

1991年,央视的元旦晚会小品《换大米》,让郭达一夜爆红。可能许多观众不曾注意到,当时那个穿着粉色毛衣、用美声演唱《换大米》的“奶油小生”,时隔26年,变成了《人民的名义》里雷厉风行的“达康书记”。

2021年1月10日,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路演现场,吴刚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他是如何塑造一个编剧的中年危机,以及他对演员这个职业的理解。在路演和采访的过程中,吴刚呈现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多面体:他不仅仅是一个对表演怀着虔诚之心、不惜自毁形象的演员,还是一个尊敬前辈、照顾影迷的公众人物。

自毁形象 他演活了中年的一地鸡毛

无论是《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走路带风、说一不二的达康书记,《夺冠》里循循善诱的中国女排奠基人,还是《妈阁是座城》里那个痴迷赌博的富商段凯文,《庆余年》里那个暗藏心机、眼神凌厉的陈萍萍,吴刚都能精准地把握住角色的特质,令人信服。

他是一个有信念感的演员。尽管自从“达康书记”火了之后,他圈粉无数,是老戏骨里少有的“流量担当”,但他没有偶像包袱,为演好角色不惜扮丑,自毁形象。

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中吴刚颠覆了以往塑造的一身浩然正气的形象,戴上牙套,重塑下颌,演活了一个正在遭遇中年危机、生活一地鸡毛的编剧。

这个说话有点口齿不清、略带乡音的中年人,用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稿费供养远在美国的妻儿,在咖啡和安眠药的陪伴下晨昏颠倒赶剧本,给富商写自传换取丰厚的润笔费,他被生活裹挟着奔跑,却令身边所有的亲人都不太满意。这个接地气、有点丧的编剧,像极了人到中年、疲于奔命的我们。

不做导师 他自谦是一个影视新人

演技在线、自带流量的吴刚,作为一名老戏骨,曾经塑造了多个深入人心的角色,那么他未来是否会参加演员类的综艺节目并出任导师呢?吴刚谦虚地否认,自己并不算老戏骨:“我是一个影视新人,还要继续努力。导师这事儿太大了,我还没有到(能够)指导别人、评判别人的程度,谈不上做导师,我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做好。”

自从1991年登上央视的舞台,30年间,吴刚在话剧、电影、电视剧等领域游刃有余,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等颇具含金量的大奖拿到手软。

凭借一个角色一炮而红,并且让观众念念不忘,这对于演员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头顶角色的光环,一辈子难以突破,演什么都像那一个角色;也有人千锤百炼,把自己打破了、揉碎在角色里,有一张“剧抛脸”。

吴刚属于后者。尽管有的观众见到他,脱口而出“达康书记”“陈萍萍”,但他依然希望,把自己藏在角色的背后,让观众记住角色,忘却演员。”据《封面新闻》

2021-01-19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1430.html 1 吴刚:把自己藏在角色背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