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7日
第10版:10

老年人应警惕养生谣言

本报评论员 何晓玲

“癌症最怕的一种东西,家家都有,赶快转发”“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炎”……打开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

不少年轻人经常被家里的老人“洗脑”,一些网友感叹:“躲过了微商、晒娃、投票,却躲不过爸妈的传谣。”

(据1月4日《沧州晚报》13版)

你大概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长辈们经常群发链接“长期吃××的人,最后竟然……”“不看后悔,赶紧转发”……

在饭桌上,父母对着一桌子菜进行点评,“吃这个能治病”“专家说,那个东西不能吃”……

这些一看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东西,不知道为何总能精准地“投放”到老年人的社交圈里。

网络时代让人获取资讯更加便捷,获取的资讯也更纷杂,这就需要用清醒的头脑来判断真假,而有些老人往往欠缺判断力。

他们对网络的信任程度,甚至超越了对亲人的信任。“网上都说了”“微信朋友圈都传开了”……常常成为老年人说话的开场白。

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老人不仅自己相信,还“热心肠”地想让更多人相信。于是他们被谣言利用,成了谣言的“二传手”。

其实不仅仅是网络假消息,各路的假广告也“偏爱”老年人。

前几年,在电视上,几款神乎其神的保健品被各个领域的“专家”吹捧,网友经过对比发现,这几位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甚至不同民族的专家,居然是同一个人扮演的。

而这些神药的治疗方向,多半是针对老年人的,比如治疗腰腿疼痛、心脑血管疾病等。有网友说,骗子大概是觉得老年人眼神不好,看不出来这位“专家”是同一个人扮演的。

“免费领鸡蛋”“听课领礼品”……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商家利用免费的噱头,吸引老年人听讲座或者进行健康体检,用种种“话术”给老年人“洗脑”。于是上千元的保健品、几万元的床垫、鸡肋的按摩器纷纷被老年人搬回了家。

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效果反倒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怕的是,有些产品会对老年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商家通过“洗脑”,让老年人相信只要用了他们的产品就可以防病治病。如果老年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这些东西,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耽误治疗,甚至于会危及生命。

老人们偏信这些“养生”谣言,从根上分析,是他们想有个健康的身体,想有个幸福的晚年,想少给儿女添麻烦。

想让老年人远离这些谣言,老年人自己要学会判断。老年人要判断消息的来源是不是权威,不要盲目相信网络或者讲座上学来的“知识”。

做子女的也要多与老人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认知误区,帮他们纠偏。

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不法分子,让造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2021-01-07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261.html 1 老年人应警惕养生谣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