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张嘉慧 摄影报道
光荣路位于运河区,东起清池南大道,西至开元南大道,横跨的城区距离着实不短。在长长的光荣路上,大小饭店林立,老店新店遍布,有的店看着毫不起眼,进去尝了才能发现独有的诱人味道,而这需熟悉这街巷又深谙美食的人做个向导,才能一吃一个准儿。
有位朋友在市西体育场附近长大,自小喜欢寻觅美食,趁其之便,来看一看浮阳南大道到朝阳路段的光荣路上,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美味吧。
笼蒸老豆腐、羊肉泡馍:
改良后更合口味
王有明一家是陕西榆林人,就连他家店的招牌都透露出陕北人直爽的性子,没有花里胡哨的名字,直接就是店里的招牌吃食——笼蒸老豆腐、羊肉泡馍,这两样可是实打实的陕北特色美食。
刚从蒸箱中取出的老豆腐白嫩光滑,王有明熟练地将麻酱、冬菜、韭菜花、蒜泥、香油几种小料浇了上去,质朴的老豆腐一下变得妖艳起来,食欲也跟着蠢蠢欲动。再搅和几下,整块的老豆腐被搅散,均匀地浸在各种小料之中。一勺入口,嫩滑细腻的口感与咸香鲜美的味道一下便将味蕾俘获,与以往吃过的老豆腐都不同。再加两勺辣椒油,香味变得更加浓烈丰富,勾得人一勺接一勺,吃得碗底干干净净还禁不住回味。谁曾料想,朴实的老豆腐竟有如此精彩的滋味。
“调一碗老豆腐快得很,但做成一碗却很辛苦。”王有明和妻子每天一早就用凉水泡上豆子,下午4点再磨成豆浆,夏天则要等到晚上8点以后。豆浆自然放凉后才能点成老豆腐,如果直接放到冰柜里,降温速度太快会影响口感。所以,凌晨2点,万籁俱静,却正是王有明和妻子忙碌的时候。整桶的豆浆点好、摇匀后,要赶快分装到碗里,放入蒸箱。动作稍慢,豆浆凉了,老豆腐就点不成了,每晚都是温度与速度的赛跑。此外,点老豆腐用的碗必须纤尘不染,用蒸汽高温消毒,有一点杂质,点的老豆腐就会散。因为太劳累,以前做笼蒸老豆腐的几家亲戚都不做了,只剩下王有明一家。
“更正宗的榆林老豆腐是纯豆腐放点酱油、黄豆粒和小咸菜,干吃就很有味。但在沧州,人们不太能接受没有卤子的老豆腐,我母亲就调整了一下。”20年的时间,王有明一家用时光和专注打响了自己的招牌。
被王有明一家改良的不只笼蒸老豆腐,他说,正宗的西安羊肉泡馍是没有粉丝的,店里的羊肉泡馍在陕西叫“水盆”,但很多顾客去了西安回来告诉他,还是他家的羊肉泡馍更合口。
只有料、肉、骨都好,羊肉泡馍才能做出好味道。王有明家羊肉泡馍的做法是他舅舅在陕西学的,用的调料是陕西师傅秘制的,有了这个料才有了地道的陕西味。吊汤用质量好的大梁骨,煮肉用品质高的鲜羊肉,辣椒是醇香微辣的秦椒。这样的一碗羊肉泡馍,肉香汤鲜,粉丝细软,再配上浸透汤汁的馍,越吃越有味。
凭着这两样独特的美味,虽然20年间,王有明的店在光荣路上几次易址,但热情的食客们却总能够寻味而至。
(店址:运河区光荣路市西体育场北门西行100米路北)
悠闲铁板烧:
搭配的艺术
时移地易,美味对人的吸引总是不变的,这家悠闲铁板烧亦是如此。起初,他家在民族会馆北侧摆摊儿,后来搬到了附近的临时板房里。我那朋友上学时就爱吃他家的鱿鱼,谈恋爱时还特意带女朋友去吃,后来再想吃时却发现临时板房拆了,店不知迁去了哪里。失落之时,他偶然走进光荣路上一家新开的铁板烧店,发现竟就是寻了许久的那家!
这家铁板烧不是自助的那种,而是老板统一将顾客挑好的食材在铁板上煎熟,做好后再端上桌,主打的招牌是“大饼卷一切,切饼更美味”。一样的食材和调料,用饼卷着吃和切开混着吃,味道是不一样的,更多的顾客喜欢“切”的吃法,把食材和大饼切好,混在一起,更有滋味。
真正会吃的,挑食材一定是荤素搭配,尤其要有洋葱、香菜、尖椒这种提味的菜。烧好的一盘端上来,丰富的菜品,赤红的酱汁,细小的芝麻,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增。老板刘志业的铁板烧做得好,一是火候掌握得好,二是酱料调得好。
土豆片的口感脆脆的,丝毫没有生腥味;切成一块块的煎鸡蛋,边缘焦脆,里面还很软嫩;豆皮裹金针菇的豆皮略硬,金针菇却特别水润;鱿鱼须弹韧有力;甘蓝菜又脆又润;面筋厚实软韧;鸡排嫩而不烂……每一种的口感都恰到好处。
一一品味各有千秋,多种搭配更引人入胜。随意的一筷子,夹起或肉或菜随便几种,裹着饱满的酱汁,沾着香脆的芝麻,一入口,洋葱的辛辣便先声夺人,饼块嚼起来很带劲,包裹着的浓郁酱香冲到喉头,香菜的清香紧随其后,各种食材的香味弥漫在齿间,好不有味。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味道,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混杂的层次让每一次的咀嚼都充满享受。咸口的吃多了,不妨尝尝红枣年糕,软糯香甜的味道正中和了之前的咸香,五味调和才是中餐的制胜法宝。
从单一的铁板鱿鱼到四层货架、几十种食材,从忐忑开张到食客盈门,刘志业与妻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在老店,铁板灶前的地板被磨得褪了色,前后换了3次,那是两人常常站着做铁板烧的地方,是辛劳的印记,也是美味的奖章。
(店址:运河区光荣路市西体育场北门东行50米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