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30日发布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司法解释,涉及物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
三种情形
法院支持返还彩礼
婚前给付彩礼是不少地方的风俗习惯,近年来因为彩礼引起的纠纷时常发生。
在最高法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中明确,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三种情形为: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记者注意到,此次最高法发布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中第二十三条明确: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双方因是否生育发生纠纷,致使感情确已破裂,一方请求离婚的,人民法院经调解无效,应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三款第五项的规定处理。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三款第五项为“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这也意味着,夫妻双方因生育引发的感情破裂属于准予离婚的情形。
司法解释
对家庭暴力加以细化
家庭暴力也属于法定离婚事由。此次司法解释在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家庭暴力的基础上,将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认定为虐待。
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第一条即: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虐待”。
反家暴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讲师刘永廷告诉记者,这次司法解释实际上是对家庭暴力的细化。“家庭暴力是个口袋,里面装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轻微家庭暴力、一般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犯罪,具体表现上可以是多种形式,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只要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或者是亲密关系之间的,都属于家庭暴力。”
夫妻双方同意人工授精
所生子女视为婚生
婚姻家庭绕不开亲子关系,此次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对亲子关系确认和否认之诉作了相应完善。
在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第四十条明确,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婚生子女,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对于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纠纷,在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的修改制定中,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尊重8周岁以上子女的真实意愿,删除原来10周岁的规定等。
如果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此次司法解释第五十六条提出,如果已满8周岁的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不尽孝者
少分或不分遗产
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没有进行扶养,提出要分甚至多分遗产。民法典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中进一步明确,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