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曾经那么好的朋友,现在却如此疏远?
有一个高赞回答: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诚然,当年龄渐长,人生的路线也随之分岔。你喜欢社交,我喜欢独处;你喜欢旅游,我喜欢读书;你喜欢热闹,我喜欢清静。
久而久之,找不到共同话题,只剩下尴尬的寒暄和硬聊;虽然试图挽回,但也是艰难维持,心力憔悴,慢慢就疏远了。
走过半生,终于明白:凡是费劲的关系,都是错的关系。如果一种关系让你觉得很累,那就随它自然而然地结束吧。
真正的感情,不必讨好
做家具生意的何叔,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人。
做生意的一般都比较关心人脉,好办事,财源广,但何叔却很少参加应酬。
有人问他:“你不去多走动,不多认识几个人,以后有麻烦了,到哪找人帮忙呢?”
何叔耿直地说:“与其虚情假意地陪笑聊天,还不如多与老朋友走动走动。”
朋友之间最舒服的状态,是不必讨好,不用戴面具,也没有花花肠子。
当然,不去迎合,会因此错失一些圈子,错过一群人,但这样经营下来的友谊,必定是长长久久的陪伴,真切如金。
舒服的关系,“磁场”相同
人和人之间,往往存在“磁场”这个东西。
和磁场不同的人在一起,犹如鸡同鸭讲,即便拼命找了话题,也聊不到一块去,不欢而散。
伯牙、子期的情谊是许多人心中的向往。
许多人称赞俞伯牙高超的技艺,但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寥寥无几。直到他遇见钟子期,才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那一天,伯牙想象自己在登山,弹奏出来的琴声峨峨汤汤。
子期沉醉其中,情不自禁地赞叹:“听到此曲,犹如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面前。”
伯牙又想到流水之境,弹奏出来的琴声宛转悠扬。
子期听到时便脱口而出:“听此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
伯牙终于遇到了懂自己的人,之后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摔琴绝弦,不复弹奏,因为世上再无真正懂他心声的人。
知己难求,一个就够。遇上了,要好好珍惜。
有个舒心的朋友圈,是最好的养生
古人讲:“摄生之道,大忌嗔怒。”
你身边的人,决定了你心情的打开方式。
跟相处舒服的人过日子,惬意自在,内心安宁,即便互相沉默,也能感到由衷的舒服。
和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心生烦闷,无处释放,无异于互相投毒,慢性自杀。
多与能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能量才能天天满格。
无论交友还是生活,能和舒服的人在一起,经营出舒心的朋友圈,打造一个健康的交友环境,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