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
第14版:14

无言的爱

■魏诗红

父亲几乎是在生命的边缘徘徊时来到医院的, 呼吸衰竭加各种基础病症,治疗难度可想而知。住院的前四个晚上,父亲都在闯鬼门关。他的脸和嘴唇都是青的,只有向外呼的气。激素让父亲亢奋,在床上左右翻,不停地喘,总想拔掉身上所有的管儿。看到父亲痛苦的样子,我被吓得一直揪着心,喘不过气来。我能做的,只有一遍遍奔跑着去叫医生。只有医生,才能救命。

几个和死神抗争的夜,我领略了不同值班医生的指挥策略。他们的风格有些不同,但让我印象更深的是他们的博学以及紧急状况下的从容、镇定。医院里的护士团队,也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而是懂得病人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医生做好配合的配合者。

我作为病人家属,真实地感受着监护室内发生的一切,不禁对这个团队产生了好奇。

通宵的夜,呼吸机、监控仪等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此起彼伏地响着,划破夜的静寂!伴随着这些尖锐的报警声,还有一个有爱的医护团队,在夜的宁静中上演她们的精彩。夜,给人们的应该是哈欠连天的,是倦容满面的,而在她们的脸上,我们看不到倦容,看不到丝毫困意,因为她们一直在忙碌。

她们也只是些年轻的大孩子,正是多眠多梦的年龄,作为病人家属不会要求她们脸上有微笑,可是这些天使们真的做到了。当她面对你,你就是她们当下的世界,她们会认真倾听,认真回复,认真解决!

我们不要求她们更快,因为她们负责着十几位危重病人,她们的脚步已经是带风;我们不要求她们总是笑,而当你叫她,她就会在很多的医嘱和琐事中抬起头,“好嘞”已经是她们可以做到的最好回答!我常常听到她们嘴里自言自语着“什么什么多少毫升”,然后自顾自地如仙女般飘过……

她们也会交班、接班,变换的是不同的面孔,而对病人却从来都是如亲人般地心疼。父亲病重时她们盯着监护仪,眉头紧锁,用心想着治疗方案;父亲病情发作时,她们耐心地劝慰;父亲看到医生有时会情绪焦虑,她们就脱去白大褂,在病房里蹲着行走,借用楼道的灯光进行各种治疗。

不仅仅是对我的父亲,她们对所有的病人都一样。一次,一位护士用软枕把病人双脚垫起,把被子盖好,凑近老人耳边大声说:“爷爷,有事您叫我!”听到这,治疗床上的老人费力地抬起粘满胶布的瘦骨嶙峋的手,努力地挥手向护士致意……这就是发生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一科RICU的暖心一幕。

我自己熬着通宵,是为我的父亲,我不觉得困。那么抢救室里,那些一直穿梭、奔忙于患者之间的医生护士,如果没有对病人的真切的爱,不顾熬夜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的伤害,何以让一个个奇迹在病人身上发生?亲历了才更懂得,除了家属,唯有医生护士是真的对自己的病人好的人,她们希望治愈每一位病人。

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亲历了父亲抢救的过程。虽然我叫不上她们的名字,但我会在内心永远地铭记、感恩她们。

2020-12-28 ■魏诗红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081.html 1 无言的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