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第18版:18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古乐流声动心弦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敲击云锣

蔡保恒正在讲解工尺谱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笙韵幽幽、曲笛清灵、云锣悦耳。20余位农民两面排开,用手中的乐器奏响了历史悠久的惊艳之音,传递着民间音乐的永恒精神……虽然曲牌、板式错综复杂,但是演奏者把握着节奏,错落有序,真是活跃灵动,动人心弦。

在任丘市梁召镇辛安庄村,活跃着一支传承了600余年的笙管乐队。他们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冀中笙管乐之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曾受乾隆御封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是一个流传民间600多年的古老乐种,始于明永乐十九年,盛于清乾隆年间。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带有浓厚的明清风格,是僧、道、俗和宫廷音乐融合的结晶,被誉为历史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是无法估量的珍宝。

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多年来致力于当地非遗项目的梳理、挖掘和传承工作,拍摄、整理了大量有关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的影像资料。

据金洁介绍,历史上对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有文字记载是清朝乾隆二十一年。那一年,乾隆到白洋淀圈头行宫避暑,恰逢鄚州庙会。乾隆便装到药王庙,巧遇庙前各县乡野音乐会献艺竞技。他被一曲《关公辞曹》吸引,觉得此曲与宫廷之曲相比另有妙处,打听后得知,此曲只是将《挑袍》一章揉进其中。乾隆传旨批文,命任丘县令将新《关公辞曹》曲谱全本抄录并即刻送往京城。

那演奏《关公辞曹》曲目的会班就是现今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的前身。后来,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演奏的《关公辞曹》被御封为鄚州庙会“开光第一曲”。

“从那时起,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开始立标制旗,一切物件均采用宫廷黄色,会旗为清龙锯齿黄旗,并以此为标志。在之后的200余年历史中,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的会旗曾有过3次更换。第一次是清道光十二年,第二次是清光绪三年,第三次是民国二十六年。”金洁说。

直到今天,辛安庄民间音乐会还完好地保存着绣有“民国二十六年制”字样的两面会旗。

曲目寓意深刻

明清以来,辛安庄民间音乐会越来越受群众喜爱。凡婚丧嫁娶、满月祝寿、庆功贺典的人家,都要请音乐会来演奏。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不用弦乐和唢呐,只用管子、笙、曲笛、云锣、大镲、小镲、大鼓、小鼓、铛子等,都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而且,乐谱一直采用古代的记谱方式——工尺谱。

记者在85岁的老艺人蔡保恒手中,见到了古老的曲谱。它用“六、五、一、四、车、工、凡”代表“哆、来、咪、发、嗖、啦、西”。老艺人们看着上面的标记,就能奏出音乐。音乐会演出分文、武场。活动时,少到十六七人,多到四十人左右,场面非常壮观。

蔡保恒是辛安庄民间音乐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爷爷蔡茂荣曾是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演奏者。

“我爷爷双目失明,但是,他吹的管子真是一绝啊!我六七岁时就给爷爷当‘拐棍儿’,扶着他四处去演出。从那时候,我就学习了乐谱,就是这个工尺谱。”蔡保恒说。

蔡保恒感慨地说:“抗战时期,这些谱子和乐器被我们埋在洼里,才被保存下来。”

《关公辞曹》是一支委婉、抒情的曲子,旋律上下起伏,高如悲号,低而深沉。虽然作曲者已经无从考究,但是说起这段曲目背后关羽执意辞去曹操追寻刘备的故事,蔡保恒还能娓娓道来。

为便于更好地传承,蔡保恒保留下来的几十首民国时期的珍贵工尺谱,被文化部门翻译成了现代简谱。其中包括《关公辞曹》《挑袍》《泣颜回》《山坡羊》《昭君令》《豆叶黄》等。

金洁说:“这些传统曲目无论哪一首,它的旋律内部都蕴藏着一个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而且故事性与哲理性均佳。因此,完整遗存下来的曲目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双重艺术价值。现在整理出的35个传统曲目中能完整演奏的只有8个,其余27个曲目只有几个年事已高的老艺人能完整演奏。”

“这些乐器一部分是创会初期遗留下来的,距今已有几百年了。它们不仅仍能演奏出精美的音乐,而且还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辛安庄民间音乐会会长王义明对记者介绍着乐器。

荣登大雅之堂

数百年来,辛安庄民间音乐会这个古典的演出形式,与民俗紧密挂钩,依附共生。它被一代又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演绎、传袭着。

如今,任丘文化部门和村委会积极推动辛安庄音乐会的良性发展。他们对健在的几位老乐师能念唱的所有曲目进行录音,制成了光盘,还将古乐谱翻译出版了《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曲谱集工》。同时,他们将现存的古乐器保存到非遗文化展厅。

村委会主任王春英说:“我们在村民中普及古乐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动员家长让孩子学习古乐。”

多年来,为了培养传承后继人才,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的演奏者们常年坚持进校园传播传统文化,为师生带去一场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餐。

2019年年底,在田间地头演出了大半辈子的20多名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的演奏者,登上了中国音乐学院的舞台。

他们在首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农民演奏家们首次面对台下乐坛专家,凝神聚力,接连演奏起了《关公挑袍》《夕阳八板》《一芙蓉》等13支曲牌。

好“吹家”是衡量一个音乐会团体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农民演奏家们吹奏出了喜、怒、哀、怨等不同的情感。

锣、镲更是节奏有致、嘹亮利落,上下翻动、金光闪耀。

在现场,大家吹打轮番、文武和唱、互为激励、相呼相应,给观众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中国音乐学院6位专家对辛安庄民间音乐会进行了点评,并对其传承和发展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许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失传的今天,辛安庄民间音乐会能幸存下来,离不开众多群众的热心参与。即便如此,辛安庄音乐会面临的前景却是不容乐观的。

金洁说,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现有成员3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老艺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今年33岁的王伟刚在乐队吹管子,是比较年轻的成员。他说:“我喜欢音乐会的气氛,管子一起头,别的乐器都跟着吹,特别起劲。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也要让他们学习。”

多年来,虽然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务事,但是一有公益活动或者庙会演出等,老艺人们都会倾全力参加。其实,这里面没有多少名和利,从他们眉眼间可以看出,音乐会对他们来说除了爱好,更有一份传承的责任。

面对记者,蔡保恒老人高兴地说: “我最担心咱们的音乐会后继无人,看眼下各级领导的重视,感觉音乐会迎来了第二春呐!”

2020-12-15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858.html 1 古乐流声动心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