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第10版:10

警惕低价团购“烧钱圈地”

本报特约评论员 吴睿鸫

12月12日,沧州市华海顺达粮油调料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禁止给社区团购平台供货公司供货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其收到多方投诉,以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平台出现严重低价现象,个别产品的价格甚至远低于出厂价,损害了客户利益。

(据12月14日《沧州晚报》3版)

受今年疫情影响,社区团购迅速发展起来,滴滴、美团、拼多多、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先后砸重金加入社区团购。

巨头们不仅在高薪挖人,还在抢店。在成都,据称拼多多、美团、滴滴撬走兴盛优选门店的数量高达三分之一。此外,生鲜电商平台美家买菜也被指“卖身”给了京东和美团。

各大互联网公司入场后,通过“烧钱大战”,开展了“一分钱一盒鸡蛋”“九分钱一棵白菜”等低价促销活动,让社区团购“疯颠”起来。

这种低价促销行为,从短期来看,既能让消费者吃到便宜菜,也不会影响到菜农的收入;可从长远来讲,社区团购的补贴模式,由于不具可持续性,难免会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百姓购买蔬菜与生鲜都非常方便,除了菜市场外,社区附近的零售小店也能提供类似服务。

一些大型超市在国内各大城市,也相继推出了“互联网+送菜到家”服务。

这意味着,最近日益火爆的社区团购,与传统销售模式并无多大的实质性区别,只是眼下因为低价促销的原因,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果火热的社区团购一旦取消补贴,蔬菜价格回归正常价格,恐怕会立刻流失掉大多数客户。因此,靠补贴是很难获得稳定消费群体的。

在互联网巨头大战中,利益受损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中小菜贩。他们抗压能力低,博弈能力差,面对互联网巨头的主动“侵袭”,他们只能被动挨打,没有还手能力。

这意味着,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值得社会各界探究,尽快找到应对之策。

值得关注的是,自网约车肇始,共享单车、长租公寓等项目,都先后出现过“烧钱”模式,都是资本的强势介入出现了“火箭式”增长,最后留下了一地鸡毛。

如今,跑马圈地场景再次上演,但“烧钱沦为垄断”的竞争模式,需引起公众警惕,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增强防范意识。

有媒体指出,“拥有资本优势的巨头们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上有更多担当、更多作为,而不是一拥而上,助长浮躁之风”。

当然,逐利固然是资本的天性,但逐利要靠市场的良性有序竞争,而不能靠垄断攫取不当利益。

2020-12-15 本报特约评论员 吴睿鸫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825.html 1 警惕低价团购“烧钱圈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