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步云
(上接11月13日P5版)
君子注重内外兼修
孔子对君子的修养分内在品格和外在仪表两方面,他对君子内外兼修是这样表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才能成为君子。
君子所需的就是表与里的统一、内涵与外形的结合,既有“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是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言谈举止的统一。这是孔子在自身修养方面对君子的要求。
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他说:“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少而学,长而忘之,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另外,《曾子立事》篇还有大量的对君子的严格要求,比如: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故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这是对君子的内在气质最具体的论述。
(未完待续)
(作者为沧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