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开饭了!别着急,慢慢吃……”瞧,54岁的“鸟叔”王福生又像往常一样,来到渤海新区贝壳湖边给海鸥喂食了。很多海鸥一边进食,一边在他身边盘旋、欢叫。
王福生在海边长大,从小就喜欢海鸥。2018年,他试着用小鱼吸引海鸥在贝壳湖落脚,1个月就引来百余只。经过“鸟叔”3年的努力,来贝壳湖栖息的海鸥最多时已近3000只。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打卡”,与海鸥“约会”。
“小伙伴”
54岁的王福生是渤海新区新村乡冯家堡村人。
“我们村子离海边不足百米,我小时候最喜欢到海边听涛声、吹海风、拾贝壳、看海鸥。”王福生说,他12岁那年,班上一位同学在海边抓到一只海鸥。见王福生特别喜欢,同学就把海鸥送给了他。王福生将海鸥放进笼子,每天给它喂鱼吃。
“那是我第一次与海鸥近距离接触,我发现它警惕心很强。我喂它,它躲开;我摸它,它用嘴啄我。”王福生很想把这个“小伙伴”留在身边,但是他明白天空才是海鸥真正的归宿。
精心喂养这只海鸥一年后,王福生依依不舍地将它放生了。“当时,海鸥站在岸边望了我好一会儿,才飞走了。”他说,从此,他心中的那片海上,总是飞着海鸥。
海鸥能来吗
长大后,王福生当了3年船员,之后的30多年一直做养殖生意。最近几年,他闲下来了。
2018年,王福生一家搬到了渤海新区贝壳湖公园附近的一个小区。每天一早一晚,他总要去贝壳湖公园散步。
“这里天蓝水绿,环境清幽,如果空中飞着海鸥,一定会更美!能不能让海鸥在这里安家?”想到这儿,王福生赶紧查阅资料、四处打听。
经人牵线,贝壳湖公园负责人联系到王福生,也想让王福生引来海鸥,给贝壳湖公园增添生机。
王福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摸清海鸥的习性:它们是群居性动物,智商高,以鱼虾、昆虫等为食,喜欢与同伴分享食物;视力好,在几百米高空能看到水中的小鱼……
1个月引来
百余只海鸥
2018年8月,天正热,已有海鸥飞临渤海新区。王福生立即展开“引鸥”行动。
每天早上,他买好颜色鲜亮的小鱼,然后来到贝壳湖边等海鸥。等到第4天,终于有一只海鸥飞过。他急忙吹起口哨,摇晃手中的鱼。海鸥飞慢了一些,他赶紧把鱼扔进湖里,但海鸥不吃。接连几天都是如此。
王福生并不气馁,每天依旧在湖边苦等。他想让海鸥明白,他不会伤害它们。
半个月后,出现了转机。飞来的海鸥从一两只变成五六只,它们越飞越低,有时还会叼起王福生扔进湖里的鱼,但很快又把鱼扔下。
“这些海鸥是红嘴鸥,智商很高。它们观察了我很长时间,试探我扔的鱼有没有问题。”王福生笑着说。
又过了四五天,终于有一只海鸥吃下了王福生扔进湖里的鱼。从那以后,海鸥数量飞快地增加,同年9月达到了一二百只。它们信任王福生,肯吃他给的鱼。
王福生激动不已,与贝壳湖管理方签定了喂养海鸥的合同。
群鸥栖息贝壳湖
他成了快乐“鸟叔”
2018年至今,越来越多的红嘴鸥“入住”贝壳湖,最多时达到近3000只。这些海鸥每年3月前后迁往俄罗斯或我国东北、内蒙古一带繁殖,7月前后再迁回贝壳湖公园。
每年7月至次年3月,王福生天天与海鸥为伴,人们亲切地叫他“鸟叔”。
“鸟叔”一天喂食海鸥三四次,每天要喂10公斤馒头和30多公斤鱼粉、玉米面等制成的饲料,还不时供应一些鲜鱼、鱼干等“营养加餐”。喂食前,他要仔细地把大鱼剪小,把馒头掰成小块,像照顾小孩一样细心。
“海鸥和我特别亲。它们认识我的车,会结伴儿落在车的旁边。吃食时,有的聚集在我脚边,有的在我头顶上空盘旋,这是在跟我亲热呢。”王福生说,“领头鸥”能听出他的口哨声,并长鸣作为回应,还带领海鸥前来进食。可别人吹口哨,它们就不认。
喂养海鸥
快乐中也有辛苦
贝壳湖冬天结冰后,海鸥喝水不便。王福生就在湖边砸开一道约1米宽、10米长的“饮水池”,让海鸥喝水、洗澡。第一天砸开的冰,第二天就冻上了。他还要冒着严寒用铁锤重新砸冰。赶上风大雨急的天气,穿着雨衣、雨鞋的王福生还是会被淋个透湿。喂食虽然辛苦,但是王福生乐在其中,3年间没缺席过一次。
2019年3月,有远方的客人专程来看海鸥,但不巧的是,绝大部分海鸥都迁徙走了。好在每年的迁徙季,总会留下几只年龄大的海鸥。
为了不让客人失望,王福生提前来到贝壳湖公园吹起了口哨。几分钟后,一只海鸥飞到他身边。王福生为它喂食,海鸥吃食后便要飞走。王福生赶紧吹口哨,它又飞回来了。
过了一会儿,海鸥又要离开,王福生再次用口哨声留住了它。这时客人还没来,他生怕海鸥还会飞走。但海鸥似乎通过口哨听懂了王福生的心声,竟乖乖等候在原地,随后与远方客人进行了一次难忘的“约会”。
“海鸥带给我那么多快乐,还扮靓了我最爱的家乡,我感觉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王福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