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第18版:18

沧州武术:

刀剑枪棍舞新风

沧州武术

世界冠军阚文聪

武术教练时中秀

武术节上,小拳手们精彩亮相

沧州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沧州武术门类众多,名家辈出,是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1992年,沧州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尚武图存 捍卫家园

武术又叫功夫,民间称之为“把式”。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53个门类和拳械,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40%之多。

沧州武术起源于劳动,升华于战争,成熟于科考。

追溯沧州武风兴盛的起源,应该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因素和文化的强力推动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沧州属齐、燕、赵等国的交界之处,自然也就战火频起,百姓常遭涂炭,民生维艰。为了自救图存,人们掌握攻防格斗之技。于是,沧州武风渐盛,以至于家家挂刀剑,人人舞棒枪。”

多年来,市武术办主任的刘永福认真研究和传播沧州武术。他致力于关注武术教育发展,梳理沧州武术文化特质,构建沧州武术文化话语体系。

刘永福说:“在汉代,沧州武术的盛行已成为朝廷十分头痛的问题。据《汉书·龚遂传》记载,汉宣帝委派龚遂出任渤海郡太守。龚遂到任后忠告沧州乡民‘卖刀买犊,卖剑买牛’,疏而导之,顺乎民心。”

从军旅到民间,从市井到乡村,武术在沧州不断拓展延伸。经过不断丰富成熟,沧州武术至清末民初声名大震。沧州成为欲报效国家的豪侠、高手汇聚之所。

正因此,沧州武术表现出它兼收并蓄、世代相因的风格。这也为沧州武术后来在中华武林的勃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运河畔 “镖不喊沧”

如果说战事锤炼了百姓意志,催生了沧州武术。那么,大运河催发了武术在沧州的进一步繁荣。

明清时期,沧州成为畿辅重地,京济、京大两大要道贯通南北,再加上大运河的纵穿,使沧州成为武林豪杰荟萃之地。

清道光年间,六合拳传人李冠铭凭借高强武功,在大南门外开设成兴镖局,行镖于大江南北,并多次与各地镖师较技胜出。一次,一辆镖车从沧州城经过,保镖人没去拜谒武林名家就喊起镖来。李冠铭骑马疾驰追过镖车。经过一座石牌坊时,他手攀坊梁、双腿夹马腾空而起,令押镖人大骇……

这样的故事在大运河畔传颂,李冠铭也因而创下“镖不喊沧”的赫赫威名。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曾赞:“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

“镖不喊沧”也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以此来表达对沧州武术界的尊敬。

从那时起,无论是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都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喊镖号。

刘永福说,虽然江湖深似海,但是沧州武林人士,拿得起,放得下,善待、团结同业者。因此,“镖不喊沧”不是以武功欺人,而是善意提醒,是讲沧州武林技艺高超、武德高尚。同时,成为一种行业范式。

忠勇爱国 武风泱泱

浩浩乎渤海,泱泱兮武风。明清时期,沧州有1000多名武术精英通过武科步入仕途,曾涌现出田唆、哈攀龙、哈廷梁、白成龙、李琰、张联元、郝光甲、徐德麟等8位武状元,1937名武进士、武举人。

讲求“仁、义、勇、忠、信”是沧州武术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尚义任侠、忠勇诚信、好仁不争、勇于担当就成了沧州武德文化的核心内容。

细观沧州武术,一招一式,刚劲威猛,技击性强,既有大开大阖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

在沧州大批习武者中,涌现出丁发祥、霍殿阁、王正谊、霍元甲、王子平、佟忠义等高人义士,为御外辱、扬国威、光大中华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华武术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传奇华章……

清末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首创精武会。他在天津比武战胜俄国大力士,赴上海把嚣张一时的英国人奥皮音吓跑。霍元甲与日本柔道会博弈,使日方惨败……

“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保护谭嗣同。谭嗣同就义后,王正谊冒死收尸。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王正谊率全体镖员抗击鬼子,就义时大呼“大丈夫殉大业无憾也”。王正谊与霍元甲交情深厚。霍元甲半夜只身赶来,为王五收尸,义感天地。

1928年,西北军著名爱国将领、沧州武术家张之江在南京创办中央国术研究馆并任馆长,邀请52名沧州拳师担任教官。

抗战时期,西北军大刀队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刀队所习“破锋八刀”就是沧州武术家马凤图、马英图兄弟,遵照同为沧州人的西北军爱国将领冯玉祥要求编排的。

马英图率领500名大刀队勇士夜袭日军特种兵宿营区,用大刀砍掉了3000多个日军的头颅,取得了举世闻名的喜峰口大捷,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抗战信心。

新的时代 继往开来

千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形成了浓厚的习武、尚武民风。人们能听到的武术大师,和近代传说中的人物,多出自沧州,沧州派系的武术代表了中国武术的鼎盛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沧州武术进入了全面跃升的新阶段——从茁壮发展,直至群星灿烂。 沧州武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曾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中南海表演,受到很高评价。

多年来,沧州武术界人士编写的武术专著达百余种,其中《八极拳》《劈挂拳》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为规定竞赛套路推向全国。有的专著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沧州武师参加拍摄的影视片和各类拳种的纪录片百余部。

沧州还相继举办了各级武术大赛,涌现出一批批国内、国际知名武术冠军。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为大家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成为武林界以武会友、切磋竞技的平台。

沧州群英武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在16个国家成立分支机构,并相继开展赛事。在董事长田秀峰的努力下,他们出版了100个拳械的《沧州武术》系列丛书,拍摄武术教学视频长达6000分钟。

沧州体校教练时中秀,45年坚守在武术教学一线,她培养出崔文娟、阚文聪等7个女子武术世界冠军、9个亚洲冠军。她的学生在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赛上获金牌近百枚。

据了解,我市现有八极、六合、群英、盘古、红升等武术馆校57所,拳社、非遗传习所、培训机构等100多处,每年向上级专业运动队和各高校输送武术人才数百人。

今年,市体育局尝试了线上武术推广活动,举办了“2020年沧州市武术套路网络大赛”,并同步启动了“全球太极拳网络大赛(沧州站)”。

与此同时,老拳师们也在积极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扩大非遗武术项目的影响力。

每天清晨,在沧州的街巷、公园、广场,都有习武者的身影。可见,武术已融入沧州人的生活和血脉中。

刘永福说:“武术靠传承。我们现在推动武术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抓武术进学校就是抓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抓住了沧州武术未来发展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市千余所中小学开展了武术进校园活动。新时代,我们围绕武德高尚、武风端正、武礼周全、武艺精湛四条标准,来培养一代武术新人。”

2020-11-24 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247.html 1 刀剑枪棍舞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