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第10版:10

生活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在青县盘古镇苏家院村,孝顺、勤劳、善良的农家女孙彦红有一个爱好——写诗。婆婆年迈,丈夫几近失明,但孙彦红却把这艰难的生活,过得富有诗意。

(据11月12日《沧州晚报》2版)

看了孙彦红的故事,我想起了泰戈尔那句诗: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婆婆年迈,丈夫几近失明,她是家里的顶梁柱。重压之下,她选择用诗歌抒发心绪,用诗歌赞美生活,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诗意盎然。

诗歌给了她灿烂的阳光,给了她勇气和力量,让她在艰辛清贫的日子里,依然拥有梦想和希望。

孙彦红活出了我们理想中的模样,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生活很累很苦,如果不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净土,人很容易被生活的压力击溃。

泉州一位外卖小哥遇到出餐高峰,因等餐时间太长,崩溃到砸桌子,结果遭到店家暴打,他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杭州有个小伙子,晚上被公司催着去加班,逆行时被交警抓住,崩溃大哭。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他们或痛哭倒地,或借酒浇愁,或在雨中狂奔。

成年人这么容易崩溃,是他们太脆弱吗?当然不是,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精神得不到放松,一个小小的诱因就会让人“发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为柴米油盐奔忙。要想在忙碌中不迷失自己,就要学会过“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就是用诗意的心态品味生活。

工作闲暇之余,看一看桌上的绿植,有没有被它绽放的生命力所折服?

下班的路上,秋风吹过,飘落的黄叶纷纷洒洒,这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吗?

忙碌到深夜,望一望头顶的明月,脑海中是不是闪过“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诗句?

不是我们的生活缺少诗意,而是我们缺少发现诗意的眼睛,缺少诗意的灵魂。

走遍了世界,看过了美景,心依旧被困在原地,这不是我们追求的“诗和远方”;拥有海边别墅,日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果没有感受到美,依然不是“诗和远方”。

有了诗意的眼睛,有了诗意的灵魂,你会发现,足未至,心可远。身在沟渠,亦可仰望星空。

诗和远方,不是强行改变眼前的生活,而是懂得从眼前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美。

诗与远方,是一种心态;心中有诗意,心就有远方。

2020-11-20 本报评论员 赵业乾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796.html 1 生活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