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第14版:14

她为啥“一提天黑就发愁”

睡眠焦虑症让人越熬夜越清醒

本报记者 葛秋端

11月16日,我市55岁的陈女士来到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理科门诊。她一脸憔悴,有很深的黑眼圈。陈女士一进门就焦急地对心理科主任韩庆林说:“大夫,快给我看看吧,我一提天黑就害怕,这可怎么办啊?”

原来,陈女士失眠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期间吃过很多药,西药、中药、保健品都试过,但都不管用。陈女士天天睡不着觉,总是感到头疼、心慌、憋气、浑身没劲,还经常大汗淋漓……“我一到晚上就发愁,怕睡不着,大约八九点就上床睡觉,但经常折腾一宿也睡不了多少。”

引起失眠的原因

据韩庆林介绍: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如果归纳起来的话,可分为环境因素、躯体疾病、药物因素和心理因素四大类。不同的失眠者失眠原因各不相同,有可能是这四类因素中的某些因素单独或共同起作用。

1.睡眠条件与环境影响睡眠 这对失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居所周围工地上机器彻夜轰鸣,居室内空气污浊、阴湿寒冷、被褥睡起来也不舒服,就很难睡安稳。

2.各种疾病常常导致失眠 疾病总会伴有躯体的不适,这些症状往往会在夜深人静时更加明显,以至于使人在夜里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例如,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常在夜间发生上腹部疼痛,病人很容易在夜间痛醒。

3.某些药物影响睡眠 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酒精等都可引起失眠。

4.心理因素是引起失眠的最重要又最不被重视的原因 学习的紧张、工作的压力、与同事关系的不融洽、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夫妻关系的不和及意外事件所造成的心理伤害都会造成失眠。心理因素可导致失眠,反过来失眠又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引起焦虑、紧张、担心、情绪不稳,这些情绪反过来又会加重失眠。因此,心理因素不仅可引起失眠,还会加重失眠症状。

焦虑性失眠使人苦恼万分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的定义为:对未发生事情的一种恐惧感。”韩庆林说,有焦虑情绪的人往往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做种种不利的、负性的猜测,以致造成紧张、不安和恐惧。

正常人也有焦虑情绪,例如,在考试之前的学生都会焦虑,但只要考卷发下,迅速答题时,焦虑情绪就会逐渐消失。

焦虑症患者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未来发生的事情发愁、苦恼、烦躁。

如果一件事情发生后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糟糕时,他们的焦虑就会马上转向另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上,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紧张不安。

因焦虑情绪过度,患者也常伴随着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手脚多汗、心悸、心跳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缩、颤抖等症状。

此外,焦虑症患者在行为上也有焦虑的表现,像搓手顿足、唉声叹气、用手拔头发等,严重时会用头撞墙、在地上打滚。

焦虑症患者都有睡眠障碍,焦虑性失眠以入睡困难最为突出。病人躺在床上之后,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脑子里思考一些焦虑的事但又解决不了,结果是越想越兴奋,越兴奋就越睡不着。时间久了,病人对睡眠也恐惧起来,一到晚上就在思考“今晚能不能入睡”,担心睡不着,结果还真的不能入睡。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造成了焦虑性失眠,使病人苦恼万分。

抑郁症常潜伏在失眠背后

“有些失眠患者因为长期失眠而经常自行在药店买安眠药吃。日子长了,药量越吃越大,而睡眠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最后,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却被大夫诊断为抑郁症。”韩庆林说,原来,失眠在许多情况下只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我们平时只注意失眠,而忽略了失眠背后的潜在疾病,抑郁症便是一种最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抑郁症典型的睡眠障碍是半夜早醒,即在黑夜中突然醒来,醒后不能再入睡,脑海里反复浮现着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或对前途忧心忡忡。此外,患者也可表现为晚上上床后超过半小时不能入睡或夜间易醒、多梦等。

除睡眠障碍外,抑郁症患者往往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内心缺乏愉快感、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丧失了以往对生活、工作的热情。

抑郁症患者常会无任何原因地感到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觉得脑子变迟钝了,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病情严重时,患者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不值得留恋,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由此可见,失眠仅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若把抑郁症当成单纯的失眠来治疗,不仅会贻误病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韩庆林说:“如果有人除了失眠,还有情绪不好等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催眠药物也会引起睡眠障碍

“众所周知,催眠药物是用来帮助睡眠障碍患者提高睡眠质量的,但有时候它反而会引起睡眠障碍。”韩庆林告诉记者。

有些长期依赖催眠药物的睡眠障碍者有过这样的感受: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发现药物的催眠作用越来越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否则睡眠质量就会下降。这就是一种与催眠药物有关的睡眠障碍,睡眠医学中称为“催眠药物依赖性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依赖性睡眠障碍”是指因使用催眠药物产生的耐受或戒断引起的失眠或睡眠时间过长。目前,涉及最多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和巴比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

此病多见于老年女性,发病前有使用催眠药物或中断使用催眠药物的背景,在取得最初疗效后,因担心成瘾而自行突然停药,此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失眠。

部分患者在最初的疗效逐渐消失后,便以提高剂量来抵消因药物耐受而出现的疗效下降现象。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因白天药物残留效应的原因,患者可出现睡眠过多、反应迟钝、言语含混不清、傍晚时情绪不安或紧张等症状。此时,患者常把这些症状错误地认为是因夜间失眠所致,到处求医,不断接受更多的催眠药物治疗。

催眠药物引起的睡眠障碍在治疗上主要针对催眠药物导致的依赖性进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停药计划,加强对合理使用催眠药物的认识,切实做到不滥用、不弃用。

长期应用止痛药物或酗酒者,不应服用催眠药物。如果使用催眠药物,就应该短期、间断用药,不宜长时间(超过3个月)应用。如果非用不可,就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催眠药物交替使用,不宜突然中断用药。

自我调理可助失眠者入睡

“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可得到改善。”韩庆林教给失眠者几个自我调节的方法:

1.平常自然的心态 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2.身心松驰,有益睡眠 睡前,到户外散一会儿步,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澡,或用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利。

3.睡眠诱导 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声音,例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沥淅沥的声音,或听催眠音乐,有助睡眠,还可以由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4.饮用热牛奶 睡前喝一杯加糖的热牛奶。据研究表明,牛奶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促使人脑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时,牛奶中含有微量吗啡样式物质,具有镇定安神作用,可使人安稳入睡。

5.合适的睡姿 睡眠姿势以舒适为宜,可因人而异。睡眠以侧卧为佳,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让人睡得安稳。注意卧室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床铺硬软适宜。良好的睡眠环境能提高睡眠质量。

最后,韩庆林提醒失眠者:一定要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

2020-11-18 睡眠焦虑症让人越熬夜越清醒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550.html 1 她为啥“一提天黑就发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