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第19版:19

秋天的邀请

■刘兵

二婶是我年轻的长辈。她心气高,脑瓜儿活,一直在村里守着祖上留下的那片老宅子。二叔常年在外打工,供着一对上学的儿女。村里穷,一家人的日子过着有些紧巴巴的。

以前,我妈常打电话过去,问问老家的情况,有时寄些钱物周济。二婶说,一年中她最喜秋天,此时她家就不显穷了。我妈好奇地问:“为啥呢?”二婶乐呵呵地说:“孩子的爸在外打工,一般是年底结算,家里的开销接不上趟。可到了秋天,我们家有额外收入啊!地里的那些东西都可以拿到镇里卖哟!”

我妈感叹:“家乡还有那些好的景色,我多想去看看呀!”二婶对此显得不屑:“好看有啥用?不能吃不能用。精神享受了,但肚儿还是空。旅游都是城里人饭后休闲娱乐用的!”

我妈听后,既好气又好笑,发出重重的叹息,也打消了举家回老家赏秋景的念头。

没想到今年刚入秋,二婶第一次主动打电话来,盛情邀请我们去旅游。她不好意思地说:“他大娘啊,以前你们回家,招待不周。这些年,家乡的变化可大着呢!两个大学生来村里当村干部。他们的观念就是不同,开起了农家乐,在电视和网上打出广告,来游玩的人也开始增多。最近,还有城里退休老年人争抢老宅子,准备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呢!我也打算利用政府的补助,把咱家的老宅子修缮一下,租出去赚点稳当钱。”

我妈听得津津有味,这老妹子的观念变了,说话尽丢听来的新词儿。怕二婶打电话费钱,我妈先挂了,再打过去。二婶咯咯一笑,拿着手机隔空讲个不停:“他大娘,又帮我省钱了不是?待会儿,我们可以聊微信,传照片。村里完全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现在通了电、路、网,我读书看报,上网看信息,说话也变得跟你们一样文绉绉的了。大学生村官就是会鼓捣,摒弃传统观念。给村里的土特产打上了绿色牌,宣传无污染,套上了漂亮简洁的包装袋,拿到网上去卖,售价比以前高几倍。在网上也特受城里人的欢迎。”

二婶的话语不由得引起我妈哈哈大笑起来,对返乡赏秋更加心驰神往。

二婶还在絮叨,顺带又报出了喜讯:侄女彩云已考上省里的大学。学费他们有,无需赞助。彩云报到那天,有时间就去接一下,陪着去大学看看。以后逢双休,就上我家里玩,吃饭,麻烦我们多关照。我妈马上应承,都是一家人,早就需要一条亲情“纽带”多走动。

我妈宣布了周末回老家的计划后,我们十分高兴,充满期待。

山水依旧,景致生财。观念换了,帮扶精准,就能挖掉“穷根”。二婶的这个秋天,老宅翻新了,突显出厚重的色彩;侄儿不负重望,上了心仪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她现在有底气发出邀请,接待我们这些城里来的“贵客”。

那一刻,在秋日明媚阳光下,二婶开怀笑着,引颈张望,心里被脱贫后无数小幸福溢满。

2020-11-17 ■刘兵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388.html 1 秋天的邀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