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第10版:10

爱的力量传递温暖与感动

本报评论员 陈 莉

11月11日晚,市区新华桥有人落水。一名好心人在施救过程中体力不支,无法游上岸。

市民黄国政和几位热心人仅用了40秒,就用应急救生箱里的救生杆,将河中的两个人拉上岸。

(据11月14日《沧州晚报》3版)

危难时刻伸援手。

黄国政和几位市民,用他们的机智从运河中救起一名落水男子和被困河中的救人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传递着美好,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义举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一)

凡人义举带给社会向善的力量。

黄国政在救人后说:“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去帮忙的。”他把扶危助困当成了本分。

近年来,沧州市民不顾个人安危救助受困者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事后,每每问起这些勇敢的救人者,他们都会表达出和黄国政一样的想法。在危急时刻,他们出于本能伸出援手,用凡人义举点亮他人“生的希望”。

作为普普通通的社会一分子,也许我们不能轰轰烈烈地做些什么,但至少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扶危助困,雪中送炭。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的真善美。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身边每一桩善举,珍惜每一桩善举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感动,让好人的付出更有价值,让所有的义举都能带给社会更多的力量。

(二)

好人之城越来越美。

为了救助一名落水者,市民挺身而出跳入运河救人,黄国政和其他几位市民一起想办法,救出被困的救人者和落水者。他们的义举展现了沧州人的精神风貌。

从照亮贫困学子前途的支教模范白方礼,到把自己无私的爱洒满狮城的谢清洁;从蓝天救援队,到一个个民间爱心组织……我们身边平凡的沧州人,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用自己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身边多一些好人,我们在见义勇为时就多一份果敢;我们身边多一些好人,我们诚实守信就更有坚持的力量;我们身边多一些好人,我们敬业奉献才会觉得更有干劲;我们身边多一些好人,我们助人为乐才会更加坚定……正是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将平凡转化为不平凡,为城市播撒一枚枚向善的种子。

(三)

“救人神器”彰显城市温度。

黄国政和几位热心人正是及时拿到了应急救生箱里的救生杆,才完成了40秒救起两个人的义举。这些摆放在新华桥东侧的应急救生箱,让我们感受到了沧州这座城市的细腻与温度。

前段时间,市区解放桥、彩虹桥、新华桥附近设置了多功能应急救生箱。它集报警、救援、传输于一体,箱内放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装备,还有接触性报警装置。

一旦遇到险情,小小救生箱就有着救人性命的大能量。如果说高楼大厦、宽阔马路、时尚广场彰显一座城市的繁华与大气,那么,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近年来,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要让城市运行得更有序、更安全、更亮丽、更温馨,就要从点滴处入手、由细微处着眼,让城市更和谐、更宜居、更温暖。

2020-11-17 本报评论员 陈 莉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358.html 1 爱的力量传递温暖与感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