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收到了郭学青女士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当时只道是寻常》。静心捧读,文章娓娓而谈,情真意切。一篇篇文笔优美、篇幅不长的散文,寓高雅、真情、光明、正气于一体,鲜活饱满、真切深刻、干净细腻,细细读来,感触颇深。
捧读《当时只道是寻常》,边读边品,我悟出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全书分为“烟花冷”“玉生烟”“乱红尘”“我的城”“小尘事”五辑共109篇。学青是一位年轻、聪慧、优雅、直率而有品位的女性。多年来,她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记录着对生活的观察与人生的思考。以自身的修养和品格、阅历与视野化作文字,虔诚地奉献出滋养读者心灵的上乘佳作。
用心阅读散文集中所收的作品,品读《风往不同方向吹》《一座城市的美好未来》《遥想1373》《“丑陋”的泥土》《行走的古槐》《家乡·土炕》《父亲的故乡》等篇章,字字珠玑,叩击着我的心扉。作者在平凡生活中的感恩感怀,洒脱飘逸的真情实感,让人回味无穷。
在《家乡·土炕》中作者写道:“看看母亲的土炕,灰头灰脸的,却朴实、温暖。当带了热量的烟在她的胸膛间蜿蜒流转时,她是那么鲜活地呼吸着,吐纳着,奉献着,爱着……还有
啊,那土炕上坐着的我的老妈妈,能让我回来时,亲亲地喊声娘!”细品,这乡愁亲情的味道,是那么清澈纯真,让我动情不已。
捧读《当时只道是寻常》,边品边赏,我走进了作者精彩的人生境界。立冬的夜晚,我静心捧读:《语言——文学的外衣》《读书帮我重塑了人生》《读书让生命更庄严》《朋友》《被时间吹透》等美文,犹如端坐书房,默默地聆听同门师友促膝而谈,感知作者的生命轨迹,引起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不由得生发出一种真诚而质朴的敬慕之情。
在《被时间吹透》中作者“时间都去哪了?可谁知道,时间是从哪来的呀?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高空还是远古?要多久才能到达我们这里?路上会经过多少人的身旁?穿过多少人的胸膛?带走多少花香?承载多少劫难?每一缕时间都是一个古老的灵魂,渺小的全新的我们,一点点儿被它吹透”的体悟提问,是一种难得的追寻和淡定、深刻和练达。
作者真诚地告诉我们:“老了就老了吧,不要不甘……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想来,我们有责任学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捕捉生命中的平凡与不平凡。活出自己的精彩,绽放自己的魅力。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
天,细细咀嚼生活的真味,无疑才是最美的人生。
捧读《当时只道是寻常》,边赏边思,我享受着作者文笔的多姿多彩。谈到学青的大作,著名作家魏新民老师在《当时只道是寻常》序中称其:“她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和侠义之气,使她从小女子文学里跳出来,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感悟,承担了社会责任和文学使命。”
拜读学青记录的成长、心悟、沉思和从容淡定的岁月、穿越时空的眷恋,一篇篇体悟,一次次回味。读出了作者的积淀深厚、内涵丰富、信手拈来,文笔凝练、情感真挚、轻松自然,特别是珍爱生活、追求幸福、身在旅途、心在文苑的人格之美、精神之美。
作者笔下的生活点滴,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展示出一种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其生活和创作态度,令人钦佩赞许。这种抒情品格之深邃高尚、亲切质朴、天然纯真,让人陶醉其中。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真正的修行,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我们热切期盼郭学青女士不断推出蕴涵品格与灵魂、性情与趣味、耐读、耐品、耐悟的新作,让文思和才情奉献给更多的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