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
第10版:10

“中间商赚差价”是支架暴利主因

本报评论员 向 霞

11月5日,国家第一次高值医疗耗材集中采购,场上报出最低价的是山东吉威。原价1.3万元的心脏支架,山东吉威开出了469元的最低价。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幅93%。

(据11月9日《沧州晚报》10版)

心脏支架大幅降价,网友纷纷点赞。

“昨天,一个支架可以买6瓶茅台;今天,一瓶茅台可以买6个支架”,这是当天网上最热门的一个段子。

心脏支架“暴利时代”结束了,最大的赢家是患者和医保基金。

就心脏支架来说,其生产成本其实很低。一款出厂价3000元左右的心脏支架,实际生产成本不到600元。

2011年的一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国内心脏病专家胡大一炮轰心脏支架的滥用:12%的患者被过度治疗,38%的心脏支架属于可放可不放。

这场会议上,心脏支架的成本被一一拆解:一个出厂价3000元的心脏支架,卖到医院的价格为1.15万元,医院售给患者翻倍至2.7万元;而同类的进口心脏支架,到岸价6000元,到医院就成了2.3万元,医院售出价则在3.8万元上下。

可以想象,患者装一个接近4万元的进口心脏支架,真正花在“支架”这个产品上的钱有多少。

就像新闻中所说的那样,高值医用耗材里的价格水分就像水盆里的毛巾,“拎起来就淋水,根本不用挤”。

经销商压低进货价格、鼓动医生私下推销,这是以前医疗器械企业典型的“推广”方式。医院和医生非法收受的供货商回扣,最终都会由患者与医保基金来埋单。

国家集中采购之所以能极大压缩价格,原因就是省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心脏支架从出厂开始,到最终由医院销售给患者,价格翻了近10倍。

这也透露了某种真相:中间环节的有关人员挣了不该挣的钱。

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改革是必然的。心脏支架暴利时代结束了,对于厂家来说,这并不是毁灭性的打击,只是不能再“躺着赚钱”而已。从另一方面说,这也将促进企业进一步成长。

企业让利,患者受益,这是国家带量采购的初衷。

不该拿的钱,医院不能拿;不该挣的钱,医院不能挣。心脏支架费用降下来了,社保金可以用来救助更多的患者。

适当提高医生的手术费,用手术费来体现医生的医疗技术、医疗智慧、医疗投入、医疗价值。医生拿着阳光的合理收入,好过私底下进行灰色交易。

国家队“灵魂砍价”,真真切切解决了患者看病贵的问题,这对广大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是一重大利好。

2020-11-12 本报评论员 向 霞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2091.html 1 “中间商赚差价”是支架暴利主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