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立冬”了,窗外还是暖暖的秋阳,红红的枫叶,如同我们散发着光和热的心。
2020年11月8日是第21个记者节,这个记者节宛如平常,却又不同寻常。
没有哪一个新闻人,会因为这一天的到来,而不再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在这样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里,我们或许应该回到原点,去深入思考一下,这个时代到底需不需要记者,需要什么样的记者,应该如何对待记者。
(一)
真相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宝贵。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真相似乎触手可及,但却常常遥不可及。记录真相,不是哪一部分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记录,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正如家家户户都有厨房,但能成为厨师的只是一部分人,能成为名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人。
今天,真相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能够迅速抵达现场,穿越“后真相”时代的泥淖,拨开竞争性真相的迷雾,还原真实世界本来的面目。
(二)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能够“铁肩担道义”,还能够“妙手著文章”。时代重新画像,媒体加速变革和迭代,人们对于“铁肩”“妙手”的定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很多人提到记者,总是一副复杂的面部表情,有时还夹杂着些许同情。媒体生态格局发生了改变,记者也存在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在全媒体语境下,记者面临着增强“四力”、练好“十八般武艺”的要求。
改革、融合、创新……全都压在身上,即使这样,这群人依然在奔跑。优秀的新闻人,见到了太多的复杂,但他们永远简单,永远记得刚入行时的那份紧张,那份憧憬。
(三)
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很多人向记者表达了敬意。2020年的春天,来得有些沉重,无数记者走进医院、工厂、社区,站在应该站立的地方。
在疫情严峻时期,许许多多的新闻人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连两三个月没有休息……人世间最炽热的感情,从笔头和镜头中流淌出来,注解了什么叫“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德不孤,必有邻”,他们报道了时代的温暖,也被时代温暖着。正是有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才会坚信,日拱一卒的努力终会换来社会进步,日复一日的坚守终会迎来大家的认可。
(四)
这是一个空前变化的时代,但一个时代有什么样的变化,往往取决于有什么样的不变。
有人说,如果所有坚固的东西都消失了,那么坚守还有价值吗?请相信,真正的坚固是不会轻易消失的,真正两眼发亮的人是不会容忍坚固消失的。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个优秀的新闻人,始终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量。
他们是一群有情怀的人,经常会流露出孩子气,不是不成熟,而是不愿故作深沉;经常会泛出忧郁气,不是不懂伪装,而是不愿意被世故同化;经常会冒出一丝丝傻气,不是不食烟火,而是不愿意长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他们知道什么才是人间值得,更知道自己应该坚守什么。当然,坚守不是固守,更不是顽固不化,如同他们奔涌向前,奔向未来可期的前方。
无论是一个行业,还是一个时代,方向感都是重要的。无数记者沿着正确方向努力向前,所有的奔跑,只是因为人间值得。我们相信,人间真的值得。
坚定共同价值,守定公共利益,笃定职业操守,才能无愧于记者这个称谓,真正成为“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