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
跳绳一分钟速跳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
参赛学生任增鹤弯着腰,挥动双臂,跳绳在他手里划出漂亮的弧线。
比赛进行到近50秒的时候,他已经跳了180个。就在这时,任增鹤不跳了,停下来看着老师。“老师,我太累了,跳不动了。”
已经16岁的任增鹤像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耍起了脾气。
“加油啊,任增鹤。” 老师张奎在一边鼓励。
任增鹤又拿起跳绳,跳了起来……
“耍脾气”的运动员
河北省第四届残疾人群体运动会设有跳绳、残疾人定向篮球个人技术、旱地冰壶、迷你马拉松、轮椅太极拳等比赛项目,全省共有300多名残疾运动员参加比赛。
本次比赛,特教学校的学生们有19名学生代表沧州队出战,其中有的学生有听力障碍、有的是盲生,还有的是“培智生”。
16岁的“培智生”任增鹤是沧州市特教学校中职一年级的学生。
10月23日,在2020年河北省第四届残疾人群体运动会培智组跳绳一分钟速跳比赛中,任增鹤跳了184个,获得了第二名。戴上奖牌的任增鹤,兴奋地又蹦又跳,抱着每天陪伴他练习的张奎老师说:“明年还带我来啊!”
原本,任增鹤是有希望拿冠军的,他的训练成绩能达到每分钟200个以上,但是了解他的体育老师张奎知道,任增鹤看着像个大人,可实际心智只像几岁的孩子。
“他像个孩子一样,不高兴的时候,就会耍脾气。不管是比赛中,还是平时,他一旦感觉到累了,不愿意跳就不跳了。”张奎说。
比赛中,任增鹤跳了近50秒就不再跳了,他一脸的汗水,对旁边的教练说:“我累了。”
“累了也要坚持啊,再坚持一下。”张奎说。
在老师的鼓励下,任增鹤又重新跳了起来。
“培智生”都是有智力障碍的学生。相对听障和失明的孩子,“培智生”想要取得成绩更难。他们的智力水平不一致,有些孩子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教授比赛规则的唯一法宝就是“重复”。
“同一个事情,教这些孩子比教正常孩子的区别就是要重复很多遍。”张奎说。
任增鹤和刘镇玮是全校“培智生”中选拔出来的参赛选手,他俩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
每天的早上上课前和晚上下课后是他们的练习时间。张奎说,每天训练时他都要不断地重复跳绳的动作要领:弯腰、加速。
在训练过程中,两人像小孩子一样爱耍脾气,张奎不急不恼,一直鼓励他们坚持练习下去。
摔倒了爬起来
“预备,开始。”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贾秀宁挥动跳绳,快速跳了起来。
12岁的盲生贾秀宁,是一分钟速跳比赛选手中唯一一个完全看不到光亮的选手。这样一来,贾秀宁在比赛中就处于劣势。“大多数参赛的盲生选手还是能看到一些光亮的。”老师孟繁勇说。
最终,她在比赛中完成一分钟速跳130个,取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孟繁勇说,贾秀宁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看不到老师的示范动作,她只能靠听理解老师讲解的动作:屈膝弯腰、弹跳跃绳,脚要轻、手要快。
贾秀宁一次次跳,从10个、20个、30个,慢慢地跳到了100多个。尽管动作在常人眼里有些异样,但眼睛完全失明的她努力地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
盲跳有时无法掌握平衡,贾秀宁在练习中被跳绳绊倒是常事。“这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毅力可是非同一般。”体育老师孟繁勇说。秀宁摔倒了从来不哭更不抱怨,拍拍手上的尘土,站起来接着练。
每天早晚坚持练习,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终于走上了赛场。
他们克服身体带来的不便,每天超越自我,成为更强的自己。“比赛场是个好课堂,能教会孩子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和超越自我。这些孩子表现非常棒。” 孟繁勇说。
老师像保姆
带着这19个孩子出门,老师们除了让他们正常比赛之外,还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这次比赛共有6个老师带队,体育老师张奎、孟繁勇和徐建秀带着跳绳队、篮球队的队员。培智班语文老师王洪珍和化妆班老师刘红艳带着冰球队的队员,周正老师负责协调工作。
培智班的孩子们有的分不清颜色和方向,有的吃饭不知道饥饱,有的像个孩子随处乱跑。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孩子们,穿衣、起床、吃饭、喝水、外出等需要老师的帮助。
入住酒店的时候,老师们都会向酒店前台要两张房卡,给孩子们一张,自己拿着一张。每天早晨,老师负责叫孩子们起床,看着他们穿衣、洗漱,晚上看着每个孩子上床睡觉之后自己才休息。
此外,老师们每人还要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同住一间房,一对一地照顾他们。
吃饭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帮有视力障碍的贾秀宁和陈成东打饭,还要看护其他孩子,不让他们吃不饱或者吃得太多,以免造成身体上的不适。
为避免意外,老师们不让孩子们自己打热水,每天晚上帮他们倒好水才放心。
每次比赛的时候,王洪珍和刘红艳负责在场边看护孩子们。“有的像个幼童一样,一没看住就满场乱跑。”刘红艳说。她和王洪珍老师还要经常满场去找参加比赛的孩子们。王洪珍在参加比赛这几天,平均一天瘦一斤。“每天照顾孩子们,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注意出什么事故。”王洪珍说。
老师们虽然特别累,还是愿意带孩子们出去。“参加比赛对残疾孩子来说,是接触社会和见世面的机会。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张奎介绍说。只要有比赛机会,老师们还会继续带着孩子们走出沧州。
“最美”
在本次运动会上,任增鹤和贾秀宁等几个孩子拿到了奖牌,还有很多孩子们没有拿奖。
最可惜的是旱地冰壶比赛。在比赛前,王洪珍反复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区分好冰壶比赛中的红色球和黄色球。
在第一天的小组赛中,孩子们取得了小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决赛时,比赛用的球与练习时用的颜色不一样,孩子们一下子就慌了,最后甚至把自己队伍的球击出了界。
“孩子们虽然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但咱们沧州的孩子们讲规矩、懂礼貌,都是很棒的孩子!比赛结束后,我们获得了最佳组织奖。”王洪珍说。
沧州市特教学校的孩子们良好的素质体现在方方面面。
每次比赛进场、出场或者打饭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自动排好队,从不乱挤乱跑。
每次比赛完,孩子们都会把自己产生的垃圾装袋带走,不管在哪里都不乱扔垃圾。
每当有摄影师给孩子们拍照,孩子们都会特别礼貌地说谢谢。“场地上的摄影师都会说,这些孩子们真懂事。”刘红艳说。
比赛结束后,老师们能明显感觉孩子们的性格开朗了,也更加自信了。
记者采访时,各个年级的孩子们都在操场上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别看这些孩子们是不完美的,但他们的努力是最美的。”刘红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