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水古城遗迹青龙塚
中水古城遗址位于河间市北皇亲庄与献县南皇亲庄一带,曾经见证了两汉时期的风云变幻,承载了无数英雄的荣耀与梦想。站在古城遗址前,不禁让人想在岁月的长河中追寻它的踪迹。
中水侯吕马童
中水古城的起源已难以考证,但它的名字却有着独特的来历。据《读史方舆纪要》中的说法,中水因居古滱水、易水之间而得名。这座古城规模宏大,遗址呈正方形,边长约1800米,面积近4平方公里。在古代,这样的规模足以证明它曾经的重要地位。
中水古城的辉煌始于西汉。历史记载中,最早的中水侯名叫吕马童,他是西汉开国将领之一。在秦朝末年的乱世中,吕马童加入项羽的军队,两人成为故交。然而,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争霸最终以项羽的失败告终。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5月,吕马童以郎中骑将的身份在关中秦地归顺刘邦。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走投无路。在这关键时刻,已经投靠刘邦的吕马童奉命前来取项羽性命。面对曾经的上级,吕马童心中五味杂陈,但最终他还是抢到了项羽的残肢。因此,他被刘邦封为中水侯,食邑1500户。吕马童在位30年,谥号“严”,称“中水严侯”。他的封侯,开启了中水古城的辉煌篇章。
东汉时期的中水侯国
中水侯国在西汉时期延续了89年,共传五世。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酎金夺爵”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去了106人的爵位,占当时列侯的半数。中水侯第五代传人吕宜成也未能幸免,从此中水侯国断代。
中水侯断代了,但中水城还在。于是,在若干年后又有了东汉中水侯。东汉首任中水侯是李忠,他与吕马童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是开国将领。
李忠跟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名列第二十五位。他也因此被封为中水侯,食邑3000户。李忠的封侯,再次让中水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李忠的功绩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地方官员。建武六年(公元30年),李忠在丹阳显示出了治理一方的才能。此前,丹阳有很多人拥兵自重,难以管理,社会非常混乱。李忠到任后,恩威并施,杀一儆百,只用了10多天就稳定了局势。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三公评定全国各郡财力,丹阳郡荣登榜首。因政绩卓著,李忠改任豫章郡太守。李忠去世后,中水侯传于其子李威,李威去世后,传于其子李纯。然而,永平九年(公元66年),李纯因其母杀死其叔父,受到牵连,中水侯国再次被废。
中水城的衰落与遗迹
中水侯国的废除,并没有让中水城立刻消失。它依然屹立在河间、献县交界处的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水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北齐政权为了打击地方豪强,进行了大规模的郡县裁撤,中水县被废。至此,中水城作为侯国、县治已生存800年之久。让它逐渐被岁月侵蚀。曾经的城墙夯土被夷为平地,仅留下一些封土堆和汉墓,如黄龙冢、五王山汉墓等。如今,中水古城遗址仅剩下一片高地,曾经的繁华如今只能在历史的记载中寻找。
尽管中水古城已经废弃,但它依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传说。传说,古城里曾有一通石碑,刻有“大将吕马童驻节之地,悠悠乎二百余年矣”。这通石碑见证了中水古城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吕马童的功绩。
在明清两代,中水古城遗址位于京德御路旁,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士人到此凭吊。清初学者王余佑曾寓居河间府讲学,他来到中水古城遗址,看到昔日荣华之地已是野草疯长,废垒荒丘,不禁感怀道:“鲁公霸业空千载,争赏犹传中水侯。”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也反映了中水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