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你有多久没去过KTV了? KTV曾承载着许多人的欢聚时光和青春记忆,如今,当我们走过那些熟悉的KTV门店,却发现曾经热闹喧嚣的场景已悄然改变—— 2025年02月07日

在KTV唱歌(资料片)

本报记者 吴艳

“去KTV多没劲啊!”当放寒假回家的大学生刘瑾希提议去KTV唱歌聚会时,朋友们嗤之以鼻。

最终,刘瑾希一行5人选择了一家桌游馆作为她们的聚会地点。

刘瑾希和朋友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沧州市区一家量贩KTV的经营者赵先生向记者诉苦,KTV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提起KTV,对于许多70后、80后来说,或许都曾有过美好的回忆。但如今,KTV已不再是年轻人眼中时髦的代名词。早在三四年前,赵先生经营的KTV便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光顾,尤其下午场几乎被“夕阳红老年团”控场,到了晚上才有年轻人上门。

年轻人不再偏爱K歌

今年20岁的刘瑾希是河北工业大学的学生。她放寒假后,初中同学提议找个地方聚聚。刘瑾希想到中考后大家一起在KTV唱歌的场景,忍不住提议去KTV唱歌聚会,结果却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去KTV没意思,咱们去玩密室逃脱吧”“KTV空气不好,闷,还是去咖啡厅吧”……虽然朋友们想去的目的地不同,但无一例外地都不太想去KTV。

刘瑾希没想到,已经数年没有去过KTV的她刚想去重温一下少年时的记忆,就被朋友们否定了。

“上次去KTV唱歌是什么时候已经没印象了,现在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人多了一般去玩剧本杀,人少的话可能去一些咖啡厅、书店打卡。”刚刚参加工作的周红梅表示,“聚会唱K”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方式,现在娱乐项目多了,比起KTV的“单人表演”,大家更喜欢桌游、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互动体验。

90后的夏女士也表示“相约去KTV”已经是大学时候的事情了,如今早已被移出自己这群小伙伴们的“备选清单”,主要原因便是社交属性的下降。“以前去KTV的时候,大家专心于唱歌、聊天,唱得好大家捧场,唱得不好大家开玩笑起哄,现在去了KTV,没一会儿都各自玩手机,唱歌都没有以前的氛围了。”夏女士说。

“我从来没有去过KTV,我们聚会一般会选择到一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大家聊聊天,拍拍聚会短视频,挺高兴的,没必要去KTV花那个冤枉钱!”23岁的杨若冰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拍视频。”

采访中,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的大二学生胡浩天告诉记者:“K歌是我们父辈人的娱乐方式,我们这一辈人很少有喜欢的。我们拥有更多的娱乐方式,1人手机、2人酒吧、4人密室逃脱、6人桌游、8人剧本杀、多人轰趴……”

80后有K歌情结却没时间精力

虽然对于现在的00后而言,KTV早已不是他们热衷的娱乐选项。但对于很多80后来说,KTV曾是他们的聚会首选,只是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渐渐没有了一展歌喉的时间和精力。

今年41岁的丁健回忆道,记得以前,每次期末考试结束,或者是同学朋友过生日,大家都会选择KTV作为娱乐和庆祝的场所,有吃有喝,还能高歌两曲,非常开心,“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对KTV这样的娱乐方式,并不青睐,我儿子甚至说去K歌有点‘土’的感觉,还不如去打两杆台球。”

丁健说:“前些年,我们同学之间聚会也会去KTV,找回年轻时的回忆。但这两年,大家都忙,同学之间的这种聚会也越来越少了!今年春节假期,趁着大家有时间,我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我们在KTV唱了半天歌。老歌的旋律一响,大家仿佛都年轻了10多岁。”

曾经是朋友圈里有名“麦霸”的80后教师徐杰也有两年多时间没去过KTV了。徐杰说,刚参加工作时,他们几名单身教师每周末都会去位于沧州市区朝阳街上的一家KTV唱歌。辛苦工作了一周,唱歌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后来,我们先后结婚生子,再想聚起来就难了。有几次我们带着孩子去KTV,孩子们霸着麦闹腾,我们也没法唱歌。”徐杰说。

43岁的郑毅是运河区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他曾经是KTV忠实拥趸。只是随着他年纪渐长,工作越来越忙,能去唱歌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时候,公司聚会,他也会选择将聚会地点定在KTV。“现在很多KTV都增加了餐饮项目,我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唱歌,气氛也挺热闹。”郑毅说。

“夕阳红”带来人气

“KTV曾是不少年轻人热衷的聚会地,虽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吸引力下降了,但整体还是能留住那些曾经年轻的客户。”市区新华路上一家KTV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自家店的情况来看,70后、80后仍然是KTV消费主力,只是因为这群人大多早已成家立业,在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下,去KTV消费的频率比不上以前。近几年,KTV的中老年顾客有所增加,成为这些年来另一大消费主力。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KTV的白天场都有不少中老年顾客,这为其原本相对冷清的消费时段带来了不少人气。不过对于带动KTV的营收情况来说,“夕阳红”的加入似乎效果有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KTV的收入主要分为包房费用和零食、酒水费用这两部分。作为附加值商品的零食、酒水占比不小,而大多数中老年顾客比较精打细算,不会在这部分有太多消费。

因此,在一些商家打包房费用价格战的情况下,中老年顾客带来的也只是人气而已。

2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的一家KTV,在大厅待了近一个小时。记者发现,有一对情侣过来咨询,随后参观包间后就离开了,并没有在此消费。

此外,还有一行7人的老年人组团团购了一个88元5小时的欢唱券进行消费。

据工作人员介绍,平时大家都要上班,白天基本没有什么人来,KTV的营业时间从中午12点开始。有时一下午也就两三拨顾客,周末时人会多一点。

今年65岁的高秀敏是沧州夕阳红合唱团的一员,她说:“我和朋友们就是KTV的常客,基本上每月都要去两次。”

常和老年大学同学一起去KTV的赵女士表示,大家隔一段时间就会聚一次,半天几十元钱也不贵,挺划算的。

记者查询了美团App,发现市区很多KTV包厢,非周末下午场的价格非常优惠,有的甚至低到每小时10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优惠的价格是中老年人成为KTV白天场“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家量贩KTV的服务员小周对此表示深有同感,“白天来的基本都是组团的大爷大妈,他们从不在店里消费,团购一张欢唱券唱几个小时。他们也会自带零食和茶水。我们虽然有规定不能自带酒水食品,但对这些老年人也不会过多干预。”

越来越多KTV开始寻求改变

“不是KTV不行了,而是人们的娱乐方式变了。”采访中,多位市民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不可否认,KTV曾经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大众娱乐方式,曾经风靡一时,吸引了无数消费者。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变化,这种集体式的娱乐行为,确实受到了很大冲击。

记者走访时也发现,热门点单歌曲依旧是周杰伦、孙燕姿、林俊杰、莫文蔚等老牌流行歌手的作品。

业内人士认为,KTV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中,KTV要生存下去,一方面要变换消费形式,重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另一方面,继续重视和吸引“银发群体”。中老年群体步入退休生活,时间更自由,对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追求。KTV应该重视老年人的需求,推出“夕阳红”欢唱卡、不定期附赠消费品等系列活动。

此外,积极寻求服务模式的转变也是KTV的出路,探索KTV+模式,才能使KTV行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我市的KTV行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许多KTV商家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试图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

很多KTV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拓展业务。一些KTV推出了线上点歌、预约包间、在线直播等功能,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进行娱乐消费。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比如,一些KTV邀请网红达人进行探店打卡,展示KTV的特色和优势,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点赞。

一些KTV开始尝试打造多元化的娱乐空间,除了传统的唱歌服务,还增加了餐饮、酒吧、桌游、轰趴等多种娱乐项目。

还有一些KTV则在服务上做文章,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消费者。商家推出了个性化的服务套餐,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为顾客提供了生日派对、求婚、纪念日等策划服务,从包间布置、节目安排到定制蛋糕,一应俱全。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