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购物节的热潮刚过,家住沧州市区的杨女士满心期待着她购买的商品,然而,快递包裹还未来得及拆封,商家的“求好评”电话就接二连三,让她很是烦恼。
一天5个“讨好”电话
前不久,市民杨女士趁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疯狂“剁手”,买了不少心仪好物。随后的日子里,快递包裹纷纷到来。
近日,杨女士由于工作比较忙,常常加班。每当她下班后,快递站早已关门,那些网购的商品只能暂存在那。
一天下班后,杨女士在回家途中突然接到陌生电话。电话里,商家客服用甜美的声音说道:“您购买的商品物流显示已签收好几天了,要是对衣服满意的话,请给个好评呦。”然而,杨女士表示自己还没有取件,便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第二天,杨女士又接到来自不同商家的“求好评”电话。“甚至我在午休时也被打扰,这让我很生气,真想给差评。”杨女士说,算了算,这一天一共接了5个来自不同商家的“求好评”电话。
市民小王也有着相同的遭遇。小王告诉记者,商家除了打电话轰炸外,她一打开网购平台就会收到不少商家的私信(右上图),几乎都是索要5星好评,真让人头疼。
在网购平台,商家“求好评”的套路不断刷新。记者了解到,除电话骚扰、私信轰炸外,还采用红包诱惑、赠送优惠券、返现等形式。
此外,还有商家和消费者打起了“亲情牌”。近日,市民小李购买了一套家居用品,商家则在短信中苦苦哀求道,月底冲刺业绩,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他就差小李这一单好评,不然会被辞退,求她帮帮忙给个好评。
“求好评”席卷多个行业
网购“求好评”未平,就餐住宿又起,各行业纷纷“卷”入其中。
近日,家住沧州市运河区的王先生说,他在一家火锅店用餐后,正准备结账离开时,店员满脸笑容地迎上来说:“如果您对今天这顿火锅满意的话,是否可以给我们店在下单平台上一个5星好评,我会为每一位给出好评的顾客送上一份特色手工小吃。”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其实觉得这家火锅店味道一般,但是面对店员如此热情服务,便给了好评。
在沧州市区的一些美发店,“求好评”的现象也颇为常见。市民小郭告诉记者,几天前,她在市区新华路的一家理发店烫完头发,还未来得及仔细欣赏自己的新发型,店员就满脸殷勤地凑了过来,夸赞她的发型好看,说完便询问小郭是否能在网络平台上给他们写个好评。店员还强调,只要顾客给了好评,他们就赠送一个精美水杯。
小郭本想在接下来几天里看看效果再做评价,但她禁不住店员的软磨硬泡便答应了。店员甚至拿起小郭的手机,开始自行编辑起好评内容。这一刻小郭才明白,原来平台上的好评都出自店员之手。
合理沟通切勿诱导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网购前,习惯性地会将商品或店铺的好评作为参考依据,丰富优质的好评往往会让他们对商品和店铺产生初步的信任感,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其购买。随着商家“求好评”现象愈发普遍,一些市民也开始担忧这些好评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也有部分市民对商家“求好评”表示理解。“现在做生意竞争太激烈,只要商家‘求好评’方式不强求,商品质量能过关,给予好评也不失为一种对商家的助力。”市民林先生说。
对此,河北海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吉仓表示,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果只是正常询问消费者体验感受、礼貌地请求消费者基于真实体验给予评价,这是合理的。
如果消费者遇到“求好评”的烦扰,可以和商家沟通,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商家停止这种不当行为,或向平台投诉,平台会按照规则处理商家。另外,消费者也可向监管部门举报商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