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查处违规网约车司机

执法人员核实乘客身份
10月,沧州市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市交通局)对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违反相关规定作出行政处罚。据了解,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因提供服务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被处警告并罚款1万元。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网约车应运而生,引来大量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业。广大市民对于网约车“宠爱有加”,却不知道一部分网约车根本不具备营运资格,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记者体验:
“平台”监管不严
2017年,网约车逐步进入我市,截至今年年初,约有6000辆网约车活跃在我市街头。网约车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2023年以来,我市正式向社会开放网约车市场。虽然很多网约车车主积极办理了“双证”,但是仍有小部分网约车“双证”不全,非法营运,无形中侵犯了乘客的权益,影响了我市网约车的整体形象。
据了解,“双证”即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双证”办理完成后,网约车车主选择具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资格的平台进行挂靠注册,即可正式成为网约车司机,从事网约车工作。
近日,记者下载并注册了滴滴车主App。“滴滴平台”公布的网约车司机注册条件,仅对司机的年龄、驾龄、驾驶证违法行为等条件有要求,却没有要求注册司机必须办理“双证”。
在与“滴滴平台”客服人员沟通后,记者得知该平台主要有两种招募司机的方式。一种方式是司机租赁平台的营运车辆,此类车辆手续齐全,仅需网约车司机自行考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即可营运。这种方式需要网约车司机按月缴纳租车费用,因此很少有人会选择;另一种方式是司机带车加入,无须缴纳租车费用,通过接受平台派单赚取车费。这种方式对于车辆的价格、车龄及车牌有一定限制。在我市,大部分司机都是以这种形式参与的。
被记者问及是否需要办理“双证”时,“滴滴平台”客服人员称,不同地区对于当地的网约车管理有不同的政策。对于沧州而言,司机理应办理“双证”后再上路,具体详情应咨询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直到记者注册成为网约车司机,“滴滴平台”从未主动提及或提醒记者办理“双证”,仅要求记者上传车辆行驶证。
违法司机:
无证省钱“不受限”
王某是一名兼职网约车司机,刚刚进入网约车行列,目前还没有办理“双证”。王某告诉记者,未办理“双证”,除了要注意躲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检查,其他都和有“双证”的网约车享有同等待遇,不仅节省了运营成本,还不受行驶里程限制。
王某说,他只在每天晚上或者平时顺路拉上几单,赚点零花钱。办理“双证”,就意味着他要将自己的私家车性质转变成营运性质,兼职赚的钱根本不够车辆折损的费用。将私家车变成营运车,对他而言特别不合算。
原来,成为营运车辆对很多兼职网约车司机来说成本较高。一是,营运车辆较非营运车辆每年要高出两万元左右的运营成本。二是,营运车辆行驶满60万公里必须强制报废;如行驶未达到60万公里,使用年限已达到8年,就必须退出网约车运营。从事过网约车运营的车辆,在出售时市场价值一般不会超过两万元。
王某说,网约车与私家车的外观、内饰并没有明显区别,根本无法分辨。虽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查得很严,但是只要平时注意点,一般不会被发现。他载客出行十分谨慎,至今没有出过交通事故。
据了解,非法网约车司机一旦遇到检查或交通事故时,通常会谎称乘客为“亲朋好友”,从而躲避风险。这样,就算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也会照价赔付。
合法司机:
心里踏实但费用高
近日,记者采访了专职网约车司机孙某。
孙某告诉记者,他从2021年开始跑网约车,是一名全职网约车司机。一开始他并没有认识到“双证”的重要性,也就没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随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加大对非法网约车的打击力度,他总有一种东躲西藏的感觉。为了能正大光明地跑网约车,他在2023年办齐了证件。
那段时间,网约车平台为鼓励注册司机积极办理“双证”,还会给予一定补贴,并优先给“双证”司机派单。好景不长,网约车平台很快便取消了这类支持。
“‘双证’在手,我感觉踏实。”孙某说,营运合规后,他也有烦恼的地方。自从办理“双证”以后,他每年需要给网约车平台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车辆保险费用比非营运车辆高一倍多,营运成本非常高。看到那些非法网约车司机开着非营运车辆跑网约车,他心里很不平衡。
出租司机:
认可公平竞争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市区一名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孙某告诉记者,网约车刚出现时,他对网约车抱有很强的敌意,认为是网约车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活儿”越来越少。如今,网约车普及后,大部分出租车也成了网约车,接受网约车平台派单,他对网约车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网约车的出现,虽然加剧了市区营运车辆的竞争,但是对我们出租车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我们在服务质量、车内卫生等方面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孙某告诉记者,只要网约车合规合法,他并不惧怕竞争,就怕那些“双证”不齐的司机扰乱市场。
市民:
难辨“非法”“合法”
近日,就网约车的乘坐感受,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
“网约车就是方便,我在家里可以提前预约,制订好出行计划,再也不用站在寒风里等车了。”市民王某告诉记者,网约车大多都是私家车,档次高,又卫生,舒适度和安全性都优于出租车。平台为了引流还经常赠送优惠券,特别经济实惠,对于乘客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市民张某认为,网约车的出现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应该大力发展。
市民吴某表示,她并不知道还有不具备营运资格的网约车。她一直很信任网约车平台,认为平台派单的网约车都是合规的。
据了解,对于乘客而言,无论网约车合规与否,都不影响其乘坐价格。但是如果偶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检查,非法网约车便会被依法处罚,从而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
同样,如果乘坐非法网约车遇到交通事故导致人身受到伤害,保险公司一般会以非营运车辆从事营业为由,拒绝赔付,从而导致乘客利益得不到保障。
然而,乘客乘车之前并不可能专门查看网约车司机的证件。虽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网约车合规性的管理,但是也有部分网约车司机心存侥幸,在未办理“双证”的情况下,继续跑网约车。非法车辆一旦出现问题,乘客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非法网约车隐患大
记者采访了市交通局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非法网约车不能办理承运人责任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理赔困难,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一方面,这类车辆没有经过正规的营运资格审查与安全技术状况检测,车辆来源复杂,安全系数低。司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超速、超员、超载及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普遍,这就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另一方面,网约车的不法经营,对城市形象、社会治安秩序和国家税收也造成了损害。
为严厉打击非法网约车行为、维护行业稳定、提高网约车服务水平,市交通局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结合非法网约车运营特点,先后开展常态化“打非治违”、网约车专项治理等多个专项治理行动。在严查非法网约车的同时,不断完善对网约车服务网络平台的监管,督促网约车企业限期推进网约车辆合法化进程,并制订了非法车辆清退计划,以保障合法从业者权益,打造平安舒适的城市客运市场环境。
市交通局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负责人希望广大市民能积极参与非法网约车治理工作,及时提供信息线索。如发现非法营运行为,可拨打举报电话0317-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