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谢谢您了,法官,如果不是您为我奔波,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孩子。虽然是通过视频见面,也满足了我这个做母亲的心愿……”近日,在孟村法院,一名女子眼含热泪,激动地握着法官的手感谢道。
原来,法院判决女子张某与前夫李某离婚后,李某一直不让张某探望儿子。张某为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法官劝解下,李某同意张某探望孩子。此时,张某却遇到了难题。最终,在法官的帮助下,张某通过视频与孩子相见,缓解了思念之情。同时,李某与张某再次达成探望孩子的和解协议。
双方离婚
探望孩子遭拒
十几年前,孟村的张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登记结婚,随后生下了儿子军军(化名)。
好景不长,两人因生活琐事渐生矛盾,日积月累,隔阂越来越深。
2019年,李某以感情不和为由向孟村法院起诉离婚。经法官调解,李某撤诉。
此后,两人并未和好。今年年初,李某再次向孟村法院起诉离婚。
今年5月,孟村法院依法判决:张某和李某离婚,儿子军军随李某生活,抚养费由李某自行负担;张某每年享有两次探望孩子的权利。
此后,张某依照判决要求探望孩子,李某却一直推托,始终拒绝张某探望。
今年7月8日,张某无奈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阻挠探望
法官识破伎俩
“这个案子不仅涉及成人之间的矛盾,还涉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执行法官郑文军接手案件后多次与张某联系,得知张某与李某积怨较深,几乎无法正常沟通。
为妥善处理好此案,执行法官从情理角度,告知李某探望孩子是张某的法定权利,李某有义务配合,同时劝解李某理解张某作为母亲的心情。另外,执行法官还请李某的亲属居中协调,帮助张某与孩子相见。
法官多方尝试,李某始终坚持不让张某探望孩子。后来,李某失联了。执行法官多次前往李某家中做工作,李某家均大门紧闭。执行法官调查得知,李某已外出打工,只留下了一个手机号码。
执行法官拨打李某电话,再次与李某取得联系。李某表示,是孩子不愿与张某见面。随后,李某通过微信给执行法官发来一张内容为“我不愿意见妈妈”的图片,用来印证自己的说法。
执行法官进一步调查,发现军军经常给李某的母亲发短信,表达自己思念母亲的意愿。由此判断,李某在撒谎。
在进一步固定证据后,执行法官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诫李某拒绝履行义务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将面临被司法拘留的严重后果。
至此,李某态度缓和下来。执行法官趁热打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入手,对李某释法明理。一番劝解下,李某同意张某到他的打工地上海探望儿子。
突发变故
母子“隔空”相见
得知李某同意自己探望儿子,张某很激动。没想到,张某的母亲突然病重,张某匆忙中摔伤。即便如此,张某仍旧坚持要到上海探望孩子。
了解情况后,执行法官为帮助张某尽快实现探望愿望,决定帮助张某通过视频与儿子“见面”。
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张某隔着屏幕泣不成声。执行法官以此为突破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劝解李某放下心中的积怨,最终促使李某和张某达成和解:李某同意张某定期探望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