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反向抹零”要不得 本报评论员 郑广辉 2024年04月09日

近日,市民王女士和朋友在一家饭店聚餐后,按照商家提示扫码支付了90元餐费。王女士第二天才发现,饭店给的小票显示餐费为89.5元。这表明,在没有告知王女士的情况下,商家多收了0.5元。

(据4月3日《沧州晚报》5版)

0.5元,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金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关乎商家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和保护,关乎经营者的诚信守法,关乎市场经济秩序。

随着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普及,经营者完全可以做到收款分毫不差。如果说商家收钱时向下“正向抹零”是主动“让利于民”的善意行为,那往上抹零取整,即“反向抹零”,就损害到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即使“抹零”是为了便于交易,提高效率,也需要和顾客沟通好,确保消费者了解并同意该计费方式。任何金额的增加或减少,即使微不足道,也应当得到消费者的知情并同意。

对于商家而言,诚信经营是赢得市场和顾客信任的关键。多收0.5元看似是小事,却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表现。商家看似得到了实惠,实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短视行为,损害了商家的口碑和形象,破坏了诚信经营的原则。

对消费者而言,0.5元并不会对个人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被多收了0.5元,任谁心里也不会舒服。

商家的“反向抹零”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属于“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关注此类问题,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管束商家这种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

监管部门也应鼓励商家在计费过程中更加透明,如通过明示标签、告知声明等方式,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和同意消费内容,避免因小失大,损害顾客信任。

这件事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法治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被多收了0.5元,王女士只是觉得商家的做法不妥。很多人可能和王女士一样,遇到此类事情,可能感到有些不舒服,但不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件事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作为消费者,应该对不公平的交易行为保持警觉和提出反馈。大家在消费支付时要留心检查账单,必要时要找有关部门给予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