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拍摄古装写真、打造汉服造型、自制国潮饰品……在南川老街,身着唯美古装的年轻人和古色古香的老街相映相融—— 南川老街涌动“国潮风” 本报记者 李小贤 张丹 祁晓娟 吴艳 2024年03月12日

3月9日,在运河区南川老街,王富弘正在为一旁穿汉服的女士示范动作。当女士将古代女子的神韵姿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时,他按下了快门。

镜头中,古色古香的南川老街,身着汉服的温婉女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自南川老街开街以来,游客们在这里经常会碰到身穿汉服的男男女女。他们身着唯美的古装,踏着优雅的步伐款款而行,成为南川老街美丽风景的一部分。

拍出“国潮大片”

24岁的王富弘在新华区从事古装摄影工作。

作为土生土长的沧州人,王富弘说,他对沧州这片土地的感情很深,对沧州文化的感情也很深。

从上大学时,王富弘就对汉服以及角色扮演很感兴趣。因为他的装扮技术不错,摄影技术也好,所以很多人会找他拍照片。

王富弘很享受做这件事,但是刚开始从事古装摄影那会儿,他一直觉得有些遗憾,在市区缺少古典韵味的场景。

“那时拍古装写真,一般就去清风楼那。说实话,那片有点儿小。”王富弘说。

曾经去外地旅游时,王富弘羡慕过外地的古装摄影师,“比如山西平遥古城、北京故宫,那么大片的古建筑,配上汉服,拍出来效果特别好。”

去年南川老街正式开街时,王富弘别提有多高兴了。同样高兴的,还有很多和他一样喜欢古装装扮的朋友。

“去年国庆期间,就有很多朋友约我去南川老街拍照。”王富弘说,他们到了那,相机就没停过。

“以前因为古建筑比较少,为了拍出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得想方设法地找角度。”王富弘说,在南川老街,随手一拍就是“国潮大片”。

近半年来,找王富弘到南川老街拍古装写真的人越来越多。王富弘说,他也很享受在老街里拍古装写真的感觉,“再也不用羡慕外地的古装摄影师了。”

王富弘说,不仅仅是个人写真,很多年轻人也会穿着汉服到南川老街拍结婚照。

“以前年轻人穿汉服拍结婚照,基本都在室内,现在汉服配上古建筑拍出来的结婚照更漂亮了。”王富弘说。

体验“梦回唐朝”

3月10日,在市区解放路的一家“汉服体验馆”内,身着汉服的程悦正在为顾客挑选适宜的汉服。各式各样的汉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一位年轻女顾客是线上与程悦约好的。她告诉程悦,做好造型后,会到南川老街打卡、拍照。

程悦的“汉服体验馆”距离南川老街不远,她的客户有老客户介绍过来的,也有线上咨询后前来的。程悦说:“有些客户做完造型会第一时间去逛南川老街,和好友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南川老街中,享受一把‘梦回唐朝’的感觉。”

程悦是一名80后。2014年,她买了第一件汉服。除了参加活动,日常她不好意思穿出门,担心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

后来,在沧州,程悦结识了一些喜欢汉服的朋友。他们组成社团,一起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科普传统服饰的知识。很多国风爱好者不仅是追求潮流,还对国风背后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

随着“国潮风”越“刮”越盛,程悦打算抓住这个“流量密码”,将爱好变成事业去经营。她和朋友开了“汉服体验馆”。

去年南川老街开街时,她和朋友在那里举办了“汉服体验”活动。她们身着汉服,化着精致的妆容,犹如穿越时空的古代美女,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当时,我们每天会为十几名顾客服务。很多头饰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一些家长非常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也会带孩子来体验汉服。”程悦说。

除了为顾客做造型,程悦也会和朋友们一起穿上汉服,在南川老街逛一逛。她们三五成群,漫步老街,为南川老街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以后,我们也希望在南川老街多组织一些体验活动,不仅让大家体验传统服饰,还会让大家体验点茶、簪花、香道等。”程悦说。

回头率从高到低

“每个女孩小时候应该都有过披床单的经历吧!”29岁的万柳荻笑着说,“如果追溯我最初是如何爱上汉服的,那就应该从幼时起。那时我曾十分痴迷古装剧,但关注点并不在江湖恩怨和爱恨情仇上。那些古装剧给我留下的最大印记,是关于古装的想象,宽大的袖子,长长的裙子,满头珠翠,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

那时,万柳荻做梦都想要一件汉服,也常披着床单给自己做各种造型。

少年时,万柳荻有过很长一段学习中国古典舞的经历,带有古风元素的舞服让她痴迷。她也从网络和书籍里寻找汉服的影子。唐朝的、宋朝的、明朝的,不同朝代的服饰特点,万柳荻如数家珍。

大学时,万柳荻有了人生第一件汉服,那是一件简单的齐胸襦裙。万柳荻穿着这件汉服走在街上,获得了很高的回头率。

自那之后,万柳荻入手了更多汉服。

2019年,在国外留学时,万柳荻加入了一个汉服社团,负责演出策划、舞蹈编导等。一次,万柳荻和同伴们参与街头汉服快闪的短视频还登上了央视网。

回到沧州后,万柳荻成了一位媒体人。她依然坚持着对汉服的热爱。在她的衣橱里,有专门的汉服区域,不同朝代的汉服共有20多件。

近两年,再穿着汉服出门时,万柳荻发现:回头率降低了,因为街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人们有些习以为常了。

一年前,万柳荻参与活动时,认识了一家汉服社的社长,并加入这家汉服社。

去年4月份的花朝节,有舞蹈功底的万柳荻为12花神编舞。她也作为水仙花神参与其中。上身着对襟绣花袄,下身是蓝绿渐变齐腰襦裙,腰间系着红色宫绦,外披白色长袖衫,再配上发包、发饰和古典的妆容,水仙花神的清冷感扑面而来。

去年11月22日的“汉服节”,万柳荻和几十名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在南川老街巡游,一行人引来众多游客拍照。

筹备“花朝节”

刘晓琳今年33岁了。她喜欢汉服,这几年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春天来了,刘晓琳和伙伴们相约穿上汉服,去南川老街打卡拍照。

“除了穿上汉服,我们还琢磨着搭配什么样的头饰。”几年前,刘晓琳开始自学制作绒花头饰。

绒花是以蚕丝绒为原料、铜线为骨架。“制作出来的绒花头饰,不仅有着层层叠叠的花瓣,还有错落有致的层次感,特别能展现出‘中国味儿’的独特美感。” 刘晓琳说。

制作绒花头饰并不容易,刘晓琳在网上买材料,跟着视频学,经常一学就是几个小时。

最开始的时候,刘晓琳制作的绒花头饰仅供自己和一些朋友戴。

自从南川老街开街后,刘晓琳发现,很多人喜欢穿汉服来这里打卡拍照。

很多人向她打听这些绒花头饰从哪里买的,还纷纷和她合影留念。

于是,她和朋友们一起把绒花头饰拿到南川老街去摆摊。没想到,这些绒花头饰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生意还不错。刘晓琳还免费帮她们盘头,做造型。

和刘晓琳一样在南川老街摆摊的还有陈芳杰。陈芳杰今年28岁。作为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她发现,汉服能买到满意的,头饰的样式却总不能让她满意。

于是,她就自己学习制作琉璃花的头饰。陈芳杰从网上买了铜丝和各种琉璃花瓣,开始穿花瓣、绕铜丝……最后,一朵朵漂亮的琉璃花就被制作出来了。

没想到,陈芳杰制作的琉璃花在南川老街摆摊的时候,也特别受欢迎。

现如今,南川老街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这儿也成了很多汉服爱好者的打卡地。

“希望我们的头饰能把这些喜欢汉服的人打扮得美美的。” 刘晓琳表示。

今年4月份,“花朝节”就要到了。“花朝节”俗称“花神节”,也就是“百花的生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花朝节”的节期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刘晓琳和陈芳杰计划做一些绒花、琉璃花等头饰,来吸引更多喜欢汉服的人来南川老街打卡。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汉服爱好者在南川老街巡游

程悦为顾客做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