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高智商孩子为啥成绩却垫底 患上多动症,九成以上学习会受影响 2023年04月25日

有的孩子智商高,但学业成绩却不好,甚至出现了学习困难,到底为啥呢?

专家指出,除了环境因素、教养方式等影响,大部分智商正常或超常儿童,如果存在学习成绩与智商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一般来说很可能就会出现学习障碍。患有多动症的孩子,90%以上学习成绩都不好。

1 智商很高,成绩却不好

最近,浙江六年级学生小邻说,前不久,班里的“学霸”说,自己测过智商,是110,只是普通水平。有同学说,他也测过智商是140,但他的成绩非常不好。看来智商高,不一定学习好。

有的孩子智商高,但学习成绩却不好,甚至出现了学习困难,到底是为什么?

专家指出,除了环境因素、教养方式等影响,大部分智商正常或超常儿童,如果存在学习成绩与智商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一般来说很可能就会出现学习障碍。

有一位三年级的孩子,人挺机灵,但上课小动作不停,东摸摸、西弄弄,在书本上折来折去,橡皮切成一块一块的,原本低年级时成绩不错,到了三年级,就落在后面了,孩子越来越没信心,家长也很焦虑。

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都有共性,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患上多动症,主要表现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易冲动并伴有一定的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

2 “神游”男生多于女生

年龄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有些男孩好动、调皮,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在多个场合都“明显坐不住”,出现超出年龄的多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比如45分钟的课,孩子只能坐稳5分钟、10分钟,经过提醒,也不能很好的集中精神,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

据统计,有5%—10%的学龄儿童有注意力方面不同程度的问题,从性别上来说,男生是女生的2倍—4倍。学业上落后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之一。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主要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冲动多动型、混合型三类。后两者因在行为上外显容易识别,而第一种看起来虽不吵不闹,但脑子其实在神游,这类隐匿的更不容易发现。

在多动症的识别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放眼于学习成绩,通常是到了三年级左右,看孩子成绩还不乐观才去求助医生。进了诊室后,每位家长都一脸着急,第一句话就问,“医生,我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是上不去?”

另外,多动症儿童存在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这些症状在课堂上尤为明显,因此,老师的日常观察对多动症的发现和诊断十分重要。学生总是不遵守纪律,不合时宜的乱动,“神游”到怎么叫他也不听,就要引起警惕了。因不能好好集中注意力,患有多动症的孩子,90%以上学习成绩都不好。

3 读写障碍应引起重视

曾经报道过一个故事,杭州的一位老师尝试“放大试卷”给孩子做,平时成绩只有中下的孩子居然拿了优。

这个孩子很聪明,但平时写作业慢,错别字多,学习成绩靠后。后来,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视知觉辨析能力比较弱。正常的试卷大小,对他来说却不够大,容易把很多形近字看成是一样的,看起来很吃力。像这样需要老师特别关注的学生,在学校里也不是个例。这些有读写障碍的学生不适应常规性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自信心也一直处于否定状态,特别需要因材施教。

读写障碍有一些表现,比如书写或是阅读会出现加字、漏字、用别的字(词)替代,重复阅读,书写颠倒或是笔画不对;握笔姿势不良,系鞋带和使用筷子动作笨拙……很多时候,我们会责怪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是“笨小孩”。其实,有读写障碍的孩子智商正常,甚至在平均线以上,但视听觉各方面功能弱,会让学习过程非常艰难,很需要因材施教。

如果帮孩子慢慢改善这些问题,培养学习自我效能感,他们在学习中就可以拥有更积极的心态,也更有信心接受挑战,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4 多动症,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事实上,只要家长和老师多注意观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大班就能被发现多动症,这样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甚至可以不用吃药,只给予行为矫正就好。

但现实却很不乐观,很多家长觉得活泼好动不是一种病,小朋友哪有不调皮的,等长大就好了。还有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怕影响孩子发育,因此,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的患者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不治疗,长大了就真的能好了吗?显然未必。

根据目前研究发现,多动症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疾病,并不局限于儿童、青少年。儿童多动症患儿中有70%会发展为青少年多动症,这其中又有30%直到成人依然患有多动症。成人多动症,则会存在更多社会功能问题,如工作困难、人际交往差、自我评价低等。

在医院接诊的病例中,自小患有多动症,到成年后,有严重拖延症、路怒症,时常焦躁不安的,都是成人多动症的明显信号。

其实,多动症是一种可治性良好的疾病,有药可用,缓解率也不错,一旦确诊,药物治疗是首选,行为矫正辅佐。据研究,多动症孩子在接受药物治疗3个月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大脑体积增厚、表面积增大,糖代谢、氧代谢都同步提高,这说明大脑运转比之前快了。

因此,其实药物并不会让孩子变笨,反而是种“聪明药”。短期的效果是使神经递质水平增高,减轻多动症的核心症状。长期的效果是,促使神经网络和脑神经的发育,达到功能的缓解。

5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孩子也能患上多动症

一个15岁的孩子,母亲早逝,每次过来复诊时,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粗暴,并且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实际上,恰恰是父亲的这种粗暴教育方式,催生了孩子多动,并伴有对立违抗症状,表现为藐视权威、不服管教,甚至撒谎等不良品行,未来成年后社会功能会受到极大影响。

因多动症的遗传性高,不少家长自己就是病患,可想而知,家庭环境也不会很乐观。孩子在外界因素刺激下,会加重病情。还有些家庭的养育方式不一致,大人总是争吵,也会让小孩无所适从。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矫正治疗缺少不了老师和家长的参与和支持,甚至家长角色的重要性不亚于医生。

专家建议,教师可对多动症学生进行适当的赞赏和惩罚,营造温馨集体,帮助他们释放过剩精力。家长也别过分紧张,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多动症”标签,保护学生不受环境的恶性影响,使其顺利地度过安全期。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