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摩天大楼上种树 “垂直森林住宅”是噱头还是未来 2022年05月27日

位于湖北黄冈的“中国首个垂直森林住宅项目”,日前全部完工并迎来了它的第一批住户。

据了解,“垂直森林”概念是意大利建筑设计师斯塔法诺·博埃里提出的,世界首例垂直森林住宅2014年在意大利米兰市中心建成。

在中国国内“垂直森林”也称作城市森林花园,被归为第四代住房的概念范畴,即把自然环境引入高层住宅之中,网络上形象的说法是“在摩天大楼上种树”。

当然,种下的不只是树木,还有花卉和攀缘植物等。简单而言,即在摩天大楼的垂直方向上,覆盖满绿色植物,为每层住户营造“空中花园”。

以黄冈这座“垂直森林”为例,由两座80米高的绿色“树塔”构成,一共覆盖着404棵树木、4620株灌木和2408平方米的花卉和攀缘植物。

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致电黄冈“垂直森林”售楼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述建筑有26层,目前在售的有住宅和公寓,已有部分业主开始入住。

“生长中的建筑”

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项目总规模20余万平方米,共有5栋塔楼,其中2栋引入“垂直森林”概念。

据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合伙人胥一波介绍,建筑外立面种植了包括银杏、桂花、血皮槭、女贞、腊梅等乔木,木芙蓉、胡颓子、南天竹、卫矛等灌木,还有多年生花草和沿阶草、佛甲草、金边麦冬等攀缘植物。

胥一波表示,他们在设计的时候,把前述绿色植物种在了整个建筑的外立面,“户型是比较大的、改善型的大户型,可以保证每个户型至少有2个—3个种植植物的露台”。

据悉,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是“垂直森林”概念引入国内后第一个住宅项目。不过,国内类似的概念还有“空中庭院”“城市森林花园”“空中园林式建筑”等,皆被归为第四代住房的范畴。

据介绍,国内目前已有几十个相同概念的建筑项目在规划设计,多个项目已开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指出,近年来第四代住房时常被提起,“垂直森林”住宅、“城市森林”等反映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一种渴望。

“第一代住房指的是茅草屋,是比较原始的住房;第二代是普通的砖瓦房,一直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包括现在乡村还比较普遍;第三代是当前城市最普遍的(电梯)楼房。”叶青说。

在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贺清云看来,“垂直森林”就是把自然环境引入高层住宅之中,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在高空中,能够享受到别墅的居住体验。

“几十层的楼房,每一层每一户都设计有宽敞的露台种植着多种植物花草,并设有完善的排灌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贺清云说,这种建筑可以满足人们对山水园林的向往。

建造维护成本

远超普通住宅

成都市七一城市花园社区是中国第四代住房的首批实验建设项目,整个社区由8栋、30层的大楼组成,每户阳台外墙采用了垂直绿化设计,层层叠叠种满了各类植物,看起来就像是居住在“森林”中一样。

作为成都乃至国内的首个垂直绿化住宅项目,七一城市花园社区展现了“垂直森林”类住宅的利和弊。在整个建造、出售、交房过程中,该项目都吸引了不少外界的目光,售楼期间被抢售一空,成了“网红小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该社区至今实际入住率不高,植被缺少打理导致蚊虫聚集、遮蔽采光甚至植物高空坠落等问题。受蚊虫侵扰、装修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已全部售出的826套住宅里目前只有10户已入住。

据七一城市花园社区住户反映,为保证垂直花园的整体绿化效果,庭院的绿化由专门的园林工程部负责统一种植,在产权上归开发商所有。但2019年交房至今,大部分房间仍然空着,由于长期缺乏修剪打理,植物已经漫出了阳台和栏杆,“看上去颇有几分荒凉”。

一位业主表示,小区的外观和室内私家花园的确设计很不错,但大量的绿植,也招来了大量的蚊虫等,给平时的生活也带来了困扰。绿植的灌溉和阳台的承重,也让大家有些担忧。

这是“垂直森林”等同类概念建筑,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和困扰。胥一波说,以十几年经验来看,“没有太大问题”。

他举例说,比如蚊虫方面,会选择一些并不太招蚊虫的植物,还会种植一些防蚊虫的植物;同时在排水设计上也会确保土壤干燥度和湿润度的平衡,“没有积水,蚊虫就减少很多”。

“垂直森林”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必要前提,是保证植被的存活率,因此这类建筑需要配建一个独立的浇灌系统来做水源的保障。此外,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园丁,对植被进行定期修剪和维护。

这也意味着,“垂直森林”住宅的建造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将远超普通住宅。

具体到黄冈“垂直森林”,胥一波透露,土建成本比普通的住宅增加3%到5%,至于后期维护,需要专门的维护团队来进行,比如剪枝、排水、灭虫害等一系列的工作。

是噱头还是未来?

2004年,国家开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提倡“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概念。此后,除了增加绿地、公园面积,一些国内开发商在建筑上开始尝试垂直森林系统。

“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等字眼,近年来也备受追捧,与之相关的项目愈发受到关注。但相对于普通住宅,无论是购房价格,还是后期维护成本,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都有不低的门槛。

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还会叠加到消费者身上。贺清云表示,它不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是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无论是“垂直森林”还是第四代住房,都集中在南方城市。胥一波表示,北方城市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树种的选择,因为北方冬季的时间会比较长。

贺清云说,北方城市“也不是说不能做”,可能成本要高一些。叶青同样认为,并不是说北方一定就不行,但“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可否认,第四代住房将森林与住宅建筑相结合,建立一个生态功能的建筑群确实创意十足,能够推动绿色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回归自然的渴望,但此类型建筑引发的疑问和争议也真实存在。

至今,这类建筑只存在于相对小众的范围,大多仅作为试验性项目,并没有大面积铺开。究其原因,有分析指出,除了自身存在着不少弊端之外,高昂的维护成本也使得它很难进一步扩大市场。

在受访专家看来,公众的接受度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胥一波坦言,在中国“垂直森林”还是新模式,还需要很多努力,才能让公众接受这一概念。

在叶青和贺清云看来,这种类型的建筑是值得推广的。叶青说,特别是在“双创”政策下,这也是一种创新。

无论是第四代住房还是“垂直森林”“城市森林花园”,能够拥有一个绿色家园,当然足够吸引人。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用七一城市花园社区住户的话说,“短时间内还无法判断”。

而在业内建筑师看来,至少要观察5年—8年以上,才能够切实解决居住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