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对于家中很多事情都会选择隐瞒或者报喜不报忧。但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得坚强,也比我们想象得脆弱,而他们的坚强和脆弱都在哪里,是需要每个家长细细体会、耐心呵护的。
前几天我遇到家长的咨询:一个9岁孩子的爸爸被拘留后全家乱成一锅粥,家长虽然对孩子隐瞒了实情,但小孩子开始情绪不稳甚至拒绝上学,家长非常苦恼:爸爸的情况,说还是不说?
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
今年初,我妈病故,这让我和女儿深受打击,加上我妈看病欠了笔钱,经济的压力和亲情的幻灭,让我女儿一度对世界失望到有轻生倾向,当时我自己也陷在伤痛中走不出来,所以直到老师发现孩子不对,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要先拉起自己,再拉起女儿。
首先是我自己彻底看开:欠外债也罢,只剩母女二人也罢,只要我俩还健健康康活着,其他困难都是暂时的。当我什么都不往心里去,开始踏踏实实做事情时,我女儿也开始慢慢好了起来。
她以前会整晚整晚哭,说自己童年像公主一样幸福,现在居然除了我再没任何亲人,老天好不公平……现在,她反而会劝我:“妈妈,咱俩要好好爱惜身体,踏踏实实工作……”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从接纳负面情绪开始
当女儿遇到挫折时,我会抱着她问:“你看上去好难受,哭出来或捶打什么吧。”她有时候会放声大哭,有时候会略微迟疑:“我总这么脆弱是不是不好?”我会告诉她:“难过痛哭或者发泄是人的天性,我不用你坚强,我只要你健康。”
这时候她就会边哭边说,说各种愤怒,说各种恐惧,说各种不平……而这种边哭边说,其实是孩子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她肯打开心扉,毒素开始往外排,而不是向内去。
这个阶段,家长是一定要慎用言语进行劝导的。因为人在负面情绪里时,任何基于理性的劝导都是毫无作用的,只会激发孩子更深的愤怒和对家长的隔阂。
说实话,小孩子哭闹搁谁都烦,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我们是在帮助孩子在愤怒的阶梯里向上爬,是不是能让自己稍微宽慰一些?
有了心理准备的家长自然稳如泰山,而这种稳定的情绪其实也给了孩子很强的心理暗示:“我在这里陪着你,这事儿没啥大不了。”这种心理暗示往往会让孩子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而一旦走出负面情绪,就是你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为当前困境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时候啦。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是教育引导的好时刻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明总欺负小红,小红长期憋屈下几乎不想上学,有天被小明打后回家愤愤不平地说:“小明这么讨厌的垃圾,怎么不去死!他只要活着我就不去上学了!”家长听到这个怎么处理?是训斥孩子不可以恶毒诅咒同学,还是息事宁人,劝孩子别计较专心学习天天向上?再或者让孩子以牙还牙地打回去?
都不对,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造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影响。我建议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第一时间认同孩子此刻的负面情感,千万不要评价对错或提供解决方案,只是抱着孩子抚摸,同时应和她: “小明怎么把我孩子欺负成这个样子?这事儿是够讨厌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觉得受到家长无条件的支持和关爱,当孩子觉得家长和她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时,才能获得安全感,也才愿意敞开心扉告诉你所有的事实。
第二步:孩子感觉安全的时候就会各种发泄,说出很多让人吃惊的诅咒话语。这时候家长只要确保孩子本身是安全的,不妨放任孩子发泄,发泄得越彻底,进入理性的环节就越顺利。切忌:不要评价,不要阻止,只要确保孩子人身安全就好。
第三步:孩子发泄够了,会进入疲累真空期,这时候不要着急问孩子怎么想,也不要急于灌输家长的正确理念,先满足孩子作为生物的身体需求,让孩子在安全和亲密中慢慢恢复元气。
第四步:孩子感觉安全后不用家长提示,都会开始自己跟家长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办法会极其不靠谱甚至暴力,但是家长慎用评价,只用开放式问答继续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细节就好。
第五步:经过上述分析后,孩子基本上已经被家长引导上正确解决困难的道路,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实施计划就好,让切实可行的计划确保孩子可以一步步按自己的规划,走在克服困难的道路上。
经过以上五步,其实困难本身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解决困难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我们和孩子从困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有没有因此而成长。
据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