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军在后厨烙饼

▲瓜肉馅饼 ▶韭菜素饸子

清晨六点,张家馅饼已经开了门,静静的小巷里溢满馅饼的香。
皮薄馅大
焦香流油
天色渐亮,沉寂一晚的街道苏醒,四方食客纷至沓来。
张家馅饼的老板张建军已经59岁,声音洪亮,行动利索,正在店里张罗着,揪面、烙饼,丝毫不费劲。后厨的一张案板宽宽敞敞,放着一块和好的面。张建军利落地扯下一块,在手掌中迅速翻转三两下,就做成了一个面剂子,再拿一把木勺挖出比蛋黄大一圈的橄榄菜肉馅,一边转手中的面,一边把肉馅仔仔细细地填进去。这馅多一分就会把面皮撑破,少一分做出的馅饼就不够饱满,做了这么多年,张建军手上有数。
很快,装满肉馅的圆鼓鼓的面团在案板上排起“长队”,表面刷上一层清油,按压一下,变成小巧的面饼,便只待下锅了。
后厨有4口烙锅,一口锅里能烙17张馅饼。
面饼被张建军轻巧地扔入锅中,六七分钟就好。
在这期间,烙饼的人也不能闲着,要给馅饼翻3次个儿,保证两面受热均匀,这样出锅的馅饼才喷香好吃。
肉馅在高温的作用下渗出晶莹的汁水,柔软的饼皮慢慢膨胀,烙锅四周,热气与香味逐渐升腾。
刚出锅的馅饼,焦黄流油。扎实的肉馅将柔软的饼皮撑破了一个小口子,肉馅中的油与汁水已经浸透焦黄色的饼皮,顾不得烫嘴,一手拿筷子,一手扶着馅饼,趁热咬一口,饼皮又软又香,混杂着翠绿的橄榄菜的肉饼扎实饱满,汁水丰盈。很快,一张馅饼下肚,嘴巴上、手指上还蹭着晶莹的油。再喝上一碗小米粥,胃里又温暖又舒服。
张家馅饼的种类简单,只有“瓜肉馅”和韭菜肉馅,“瓜肉馅”的“内容”随着季节变化有所调整,有时是大白瓜配牛肉,有时用的是橄榄菜。除去馅饼,还有韭菜素馅和茴香素馅两种饸子任食客选择。
没什么秘诀
一片诚心能尝出来
“做馅饼没什么秘诀,我用的也是最简单的东西,最家常的做法。”张建军告诉记者,只要实实在在做饼,用的都是真材实料,过来吃的顾客就能尝出好吃,不需要多说。
从1992年开店至今,张家馅饼已经营业将近30年。不少老食客出门在外工作,总是惦记这一口。
有的食客急匆匆来店里买上几张馅饼带上车,把张家馅饼的滋味带到了北京、石家庄。总有人“鼓动”张建军:“什么时候去北京开分店?”张建军笑说自己没那个打算,先开好这家店就成。
如今,张建军的儿子已经接过了和馅的接力棒,小巷里的张家馅饼还能再开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