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4岁的生命永远闪光 ——走进张隐韬烈士事迹展览室 2021年07月05日

王玉良(右)老人讲述张隐韬的英雄事迹

张隐韬烈士塑像

本报记者 祁晓娟 魏志广 摄影报道

追寻

24岁的生命永远闪光

走进南皮县烈士陵园,在园区西侧矗立着一个高大的人物塑像。塑像中人身穿军装,庄严威武,这就是张隐韬烈士。

顺着小路往前走,记者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堂,张隐韬烈士事迹展览室就位于纪念堂的一侧。

张隐韬,南皮县唐家务(现在为西唐家务)村人。他是第一位在沧州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他成立了北方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津南农民自卫军;他牺牲时年仅24岁。

1902年,张隐韬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为养家糊口,母亲去天津当佣人,把张隐韬放在姥姥家抚养。姥姥和舅舅很疼他,供他读书一直到高小毕业。

1918年,张隐韬到天津寻找母亲,并谋得一份铁路警察的差事。

张隐韬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百姓的困苦,一直在思考穷苦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他潜心寻找出路,追求光明。为激励自己,他将原来的名字“宝驹”改为“隐韬”。

1919年,张隐韬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人在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张隐韬成为在天津的通讯会员。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故事

建立北方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1922年10月,开滦五矿煤矿工人大罢工,张隐韬被任命为工人纠察队教练员,率领2000人的纠察队对付上万名敌人。之后,他又参加了1922年12月的正太铁路工人大罢工和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大批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张隐韬成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1925年,张隐韬从黄埔军校毕业,受党组织派遣,到驻河南的国民军第二军二师四旅史可轩部开展兵运工作。

当年,北方的工农运动非常活跃,李大钊提出要建立工农武装。党组织决定:张隐韬去沧州组织农民武装,刘格平去天津组织工人武装,然后两支队伍会师沧州。

当年10月,张隐韬离开新乡,途经石家庄等地,在藁城召集四五十人,组成了一支小部队,向东经晋县、深县、武强,到达泊镇,一路招兵买马,部队达到四五百人。

当年12月,部队在泊镇召开了有当地群众参加的1000多人的大会,宣布成立“津南农民自卫军”,举行武装起义,张隐韬任司令兼党代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1925年12月,张隐韬带领农民自卫军从泊头出发,挥师东下,迅速占领了南皮县城。

农民自卫军声名大振,队伍很快发展到1200多人,在盐山、乐陵、沧县、南皮、庆云一带与土豪劣绅和反动军阀进行斗争。

1926年2月4日,张隐韬等率领一大队和骑兵队为先遣,向北行进。队伍走到南皮县城北十余里路处,前面响起激烈的枪声。

张隐韬边打边撤,他与来敌激战,最终子弹打光后被俘。

第二天,敌人用铁丝把张隐韬五花大绑,押到旧县镇西门外,逼迫他给正在抵抗的自卫军下令投降。张隐韬大义凛然,面对聚集而来围观的群众和国民军官兵慷慨陈词,号召人们跟着共产党走……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张隐韬气贯长虹,站在四周的农民群众无不默默流泪,国民军中的不少官兵也为之感动。

1926年2月5日,张隐韬牺牲,年仅24岁。

传承

他的名字被永远铭记

站在张隐韬烈士的塑像前,今年80岁的王玉良老人心潮澎湃。

1988年,当时在南皮县志办工作的王玉良,去档案馆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张隐韬的两本日记。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张隐韬研究,30多年来从未间断。

张隐韬烈士的两册珍贵的日记共5万余字。现如今,张隐韬的日记成为了解和研究早期党的历史、军史极为珍贵的材料,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由张隐韬组织和领导的津南农民自卫军虽然只存在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它使反动势力心惊胆战,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张隐韬提出了共产党‘要组织自己的武装’的主张,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说到这里,王玉良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北国之强张隐韬,开滦正定显英豪,津南起义风云壮,功耀千古渤海涛。”1986年,在张隐韬牺牲60周年时,90岁高龄的罗章龙为他赋诗。

战友没有忘记他。1985年,战友刘格平捐资在南皮县烈士陵园为他雕塑了花岗岩石像并题写碑文,之后,又多次前来祭奠。

家乡人没有忘记他。在南皮烈士陵园,专门设有张隐韬烈士事迹展览室,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南皮县烈士陵园,张隐韬塑像巍然屹立,深情注视着他洒下鲜血的这方热土。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被人民永远铭记。

巨变

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如今,张隐韬的家乡南皮县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稳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处处铺展出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的生动画卷。

“我现在的日子比甜瓜还要甜。”南皮县大浪淀乡五拨台村宋国芬老人笑开了花。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她,现在不仅被安排在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工作,还建了2个春秋棚。儿子儿媳种甜瓜、豆角、西红柿……一年收入几万元。

在南皮县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通过实施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很多像宋国芬一样的贫困户如今过上了幸福生活。

南皮县王寺镇鄢四拨村的鄢悦贞今年61岁了。年轻的时候,他遭遇了一场事故,造成手部残疾。现在,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他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牛舍,搞起了养殖。鄢悦贞说,每个月光靠养殖就能收入2000多元,家中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康庄路通了,致富果熟了,地里丰收了,领到分红了……南皮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幸福事一件连着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