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沧县狮舞: “中华北狮王” 舞出精气神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2020年11月10日

狮子为百兽之王。沧州因千年国宝镇海吼铁狮子而有了狮城的美誉。

沧州人爱狮子,是因为对镇海吼正义力量的信仰;沧州人爱舞狮,则源于这一传统民俗给生活增添的欢乐,以及它展现出的雄厚的民族精神。

在沧县黄递铺乡刘吉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沧县舞狮传承人、刘吉舞狮团团长尹少山,带领他的舞狮团,在历经40年的发展中,以其精彩绝伦的狮舞,将武术、杂技融入到表演中,征服了大江南北及海内外观众。

刘吉舞狮团不仅参加了香港回归庆典、走进上海世博会,还成为奥运会火炬护卫队,并两度参加国庆庆典活动,被誉为“中华北狮王”。

文武交融 别具一格

“舞狮子是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老百姓们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邪辟灾,每逢喜庆节日,或者庙会、花会,就喜欢敲锣打鼓,舞狮欢庆。据考证,它源起于汉朝,到明朝时已经广泛流传。”在沧县纸房头乡政府附近的沧县狮舞传承基地,古稀之年的尹少山侃侃而谈。

尹少山出生在沧县黄递铺乡刘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尹宗仁热爱舞狮,曾向同乡北张村的舞狮队学习。这对尹少山影响非常大。童年的尹少山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时候,他和小伙伴儿们跟着舞狮队伍满街跑。

在非遗传承基地,100多套狮子头和狮子衣整齐地摆放着。尹少山介绍说,狮身是由金色长藏牛毛制作而成,头部是多层牛皮纸加纸浆粘制而成。

“有的狮子头下巴可活动,舞狮人在狮头内控制,能完成张口咬球、打哈欠等动作;有的狮子用铁片制成眼皮,能完成睁、闭眼动作。”他介绍着。

那整齐排列的狮子头,无论何种类型,都是两目圆瞪、大口张开、牙齿外露,鲜红的舌头伸出口外,颇具威猛之相。

舞狮队有大狮子和小狮子。大狮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手持狮头,狮子颈部毛下披,另一人弓腰紧抓前者腰部,将狮身毛披缚搭在背上。狮的腿脚由演员的腿脚附以绒毛扮成。小狮一人扮,头顶狮头,身披狮皮毛,手足着地。

尹少山说,狮舞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以逗为主,鼓点威武豪壮、有动有静、有紧有慢,以展现狮子的生活神态,如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寻、盼等。“武狮”则节奏欢快、火爆热烈,揉进武术、杂技中的动作,主要表演翻、滚、跌等。

经过改革、创新,刘吉狮舞在传统表演的基础上与武术、杂技结合,并吸收南狮派系的部分特色,创新了各式高难度动作。

舞姿主要有三摆头、滚绣球、上高桌、越障碍、饿虎扑食、狮子直立、吞球、争球、咬架、打哈欠、挠痒痒、呈球等。舞狮者辗转腾挪间极富阳刚之气。

狮舞配乐铿锵有力,配合勇猛惊险、刚柔相济的表演,展示了火爆热烈的威武气势。

舞出狮魂 走遍各地

1980年,在吴桥民间杂技团演出的尹少山回到家乡。看到年轻人农闲时很无聊,就叫来刘光智、刘广财等好友,经商议,决定成立舞狮团。20多个年轻人就凑到了一起。

舞狮团刚成立那会儿,人们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就聚在场里练;农闲了,就给乡亲们演几场。

“大家都特别卖力气,经常舞到大汗淋漓。有时候,冬天刚下完大雪,大家伙儿扫出块空地就练起来,不一会儿,身上冒出热气来,看上去就是像在冒烟儿。”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尹少山感慨万千。

“舞狮团的转折点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文化部举办全国‘群星奖’比赛,我们接到参赛通知后,又激动又紧张。排练,修改;再排练,再修改……”尹少山说。

肩负着沧州人的期待,刘吉舞狮团在赛场拉开了架势。他们把吴桥杂技和沧州武术,以及沧州人的精气神舞了出来,最终以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捧得金奖。

2003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南北狮王争霸赛”上,刘吉舞狮团又一举夺魁,摘得“中华北狮王”桂冠。

大赛屡屡夺冠,刘吉舞狮团更是精神振奋,尹少山开始琢磨着在原来的基础上如何把舞狮做大做强。经过数十年的历练,到目前,刘吉舞狮团从一个小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一项文化产业。

2007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尹少山带领舞狮团将新编创的“金狮狂舞迎奥运”等近20个高难度动作一一亮相。

当晚,刘吉舞狮随着视频直播传到全世界。舞狮团也因此得到了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过程中护卫表演的任务。

2008年4月,刘吉舞狮团赶赴法国,护送火炬在巴黎站的传递。“中华北狮王”以传统舞狮为主要表现形式,又针对奥运活动增加的喜庆内容,赢得法国民众和华人华侨的阵阵喝彩。

尹少山说:“火炬传递过程中,在场的华人挽起胳膊,举着国旗,唱起国歌,护卫着圣火,场面非常壮观。那一刻,每一个华人都会流泪,让人真正感到爱国情怀……”

2008年8月8日,刘吉舞狮团在鸟巢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前的大型文艺演出。当晚,刘吉舞狮团80多名演员,组成的40只大狮子和8只小狮子率先亮相,他们身着黄红相间的狮子衣冠,在欢快的气氛中拉开中国奥运的帷幕。3分钟的时间,刘吉舞狮团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北狮王”的风采和魅力。

接下来,刘吉舞狮团被文化部选中,分别于2009年10月1日和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庆典活动。

尹少山讲述狮舞传承故事

硕果累累 传承发扬

多年来,尹少山带团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让狮舞发扬光大,尹少山除了认真学习别人长处,带领队员南下北上,赶场子演出,还请专家继续改进技巧,并请到著名作曲家卞留念为狮舞谱曲。

为了培养接班人,2007年,尹少山创办了“刘吉舞狮传习所”。无论是谁,只要想来学习狮舞,他都愿意教,而且不收学费,并提供食宿。

这样,舞狮团有了新生力量和一大批继承者。舞狮团曾一度增加至300多人。目前,舞狮团正式队员已发展到了近百人。

2009年,沧县狮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有了传承经费,尹少山更加积极,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这些年来,依托传习所,他们已培养全国各地的学员达数千名。

201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有一个10余人的团队前来学习狮舞。一个月的学习期间,尹少山不仅不收学费,还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临行前,这些学员对尹少山十分感激,表示一定不负期望,传播沧县狮舞。

在尹少山的带动下,家人和亲戚也都热爱舞狮。卢磊是尹少山的内侄,12岁便在团里学习狮舞。如今,29岁的卢磊已经成长为舞狮团的教练。

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尹少山站在位于沧县纸房头乡政府北侧的一座即将落成的中式古风建筑前,回忆着自己带领舞狮团“南征北战”的风雨历程,感慨万千。

尹少山说:“舞狮体现着雄厚的民族精神。通过此项活动,能激发人勇敢、拼搏的一面,继而通过狮子传递出的威武形象,锻炼人的意志与体质。我们要让民族瑰宝一代代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