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中售卖的火锅底料口味多样
本报记者 李昕也 摄影报道
7年前,魏春红和爱人到重庆探亲时,吃过一次重庆牛油火锅后一直念念不忘,虽然自己也尝试炒制,但“根本不是那个味”。
现在,魏春红可以大快朵颐了。“商超里的品牌火锅底料越来越多,食材也越来越全,买回家稍微一加工,热气腾腾、鲜香四溢的火锅就出锅了,菌汤和麻辣随便选,解馋又方便!”
火锅底料大PK
咸香、油润、麻辣、鲜甜,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代表当地特色的火锅,火锅品牌商正努力将口味做得多元化,以求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在清池大道一大型商超,记者看到长长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火锅底料,清汤味、番茄味、海鲜味、菌汤味、牛油麻辣味、清油麻辣味……10余种口味,七八个品牌。从一锅鲜香的白汤,到麻辣红汤,再到鸳鸯锅,丰富的“锅底”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北方人爱吃涮羊肉,多以菌汤或清汤锅为主,但吃多了便想换换口味,重庆火锅底料和四川火锅底料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
记者看到,袋装火锅底料从150克至500克不等,价格在10元至30元之间。清汤类火锅底料均为一次用量,而有的重庆火锅底料则分成四小块,便于一人食用。
在解放路某商场的一超市,仅重庆牛油火锅底料就有四五个品牌。有的品牌商家还细分客户群,将底料的辣度“分级”为12°辣、36°辣、75°辣……消费者可根据自己能接受的辣度选择合适的底料。不仅如此,像海底捞、呷哺呷哺这样的火锅餐饮商家,也加入到底料的销售阵营中,抢占家庭火锅市场。
线下火锅底料“争相露脸”,线上平台更是火爆。在某电商平台,桥头、海底捞等品牌的火锅底料月销量均超1万笔;渝冬来重庆牛油老火锅底料月销15万笔;而德庄火锅底料月销量超过了20万笔。即使一些小众品牌的火锅底料,月销量也轻松过千笔。
有关部门分析称,随着火锅底料产业迅速发展,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
食材争相入“锅”
市民郑明军对火锅情有独钟,尤其是麻辣火锅,即使到了盛夏,也难舍火锅鲜辣的爽劲和随手涮烫的惬意。他笑称自己是个“懒人”,“爱人工作太忙,我做饭实在一般,但做火锅是我的‘拿手菜’,只要到超市买好底料和食材,就齐活了”。
在他看来,火锅可以随着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随时变化,即使再挑嘴的食客,也对它无可挑剔。“尤其现在超市卖的食材比以前更多、更全了,我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记者了解到,丸子、虾滑、鱼豆腐是火锅食材的“老三样”,随着麻辣火锅底料陆续入驻各大商超,与之相配套的火锅食材也相继上市。
郑明军告诉记者,自己吃火锅爱涮毛肚,平时去水产市场购买,价格贵不说,有时一次还吃不完。如今,盒装的火锅牛黄喉、火锅毛肚、火锅脆鸭肠、火锅鸭血摆满了超市的冷柜,每盒一二百克的重量,10元至20元的价格,让郑明军觉得挺划算。
“毛肚、鸭肠等配菜就是麻辣火锅的灵魂,涮锅没它们就感觉少了点啥。”正在选购食材的张女士说,这种盒装的火锅食材,不仅免洗、免切,而且份量正好一次吃完,也不浪费,真的很方便。
统计数据显示,在火锅行业,川渝火锅是最大细分领域,占据64%的市场份额。吃火锅涮毛肚则是川渝火锅的一大特色。随着川渝火锅在全国的流行,毛肚也被更多人了解、接受,成为消费者心中最喜爱的火锅单品。在某外卖平台,一款毛肚被推荐次数超过150万次。
火锅江湖
谁“煮”沉浮?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趋势愈发凸显,也就更加注重对产品本身的体验。
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来,火锅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餐饮行业新的风向与机会,火锅底料与食材的升级是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尤其在多家行业大佬的带领下,火锅底料、食材整体升级,并发力家庭消费端。
对于消费者而言,火锅的口味更多系于食材本身的质量,这也是行业升级的最大突破口和瓶颈。
该人士表示,企业只有精准定位、差异化细分、聚焦特色招牌,不断提升食材的品质,才能吸引新客户、留住老客户,做出“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